|
|
生产车厢挂钩填补世界空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3:1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今天中国铁路迎来第六次大提速。这两天,位于溧水县永阳镇的中盛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各车间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三班倒”的工人们较平时更为忙碌。 “中国火车大提速,对我们是一个大机遇!”公司董事长胡其江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已经准备了两年之久。” 2005年,胡其江的公司和哈工大联合对提速后的列车钩尾框展开攻关,解决了重载列车在高速运转情况下两节车厢连接部分的耐撞、耐寒、耐热难题,产品抗疲劳能力比传统铸造件提高了20倍。这项技术填补了全世界铁路运输技术的空白。今年4月中旬以来,胡其江已先后接待了来自贵阳、武汉和上海等地的客商,纷纷要求增加钩尾框等产品订单,适应铁路提速的需要。就连德国、美国的客商也找上门来,希望合作生产铁路配件。 胡其江是溧水县永阳镇农民,今年57岁。28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农民变成“社办厂”工人。1985年,他和其他10人组织起来,办起了中山锻压件厂,专门生产为矿山机械配套的钢球。一次外出采购,听说浦镇车辆厂想找企业配套生产火车守车配件,他马上上门联系,从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1990年,铁道部运输局和工业总公司联合发文,把中山列为铁路配件试点合作单位。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铁路配件配套乡镇企业之一,仅仅3年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就过了亿。 1998年3月,胡其江因企业改制离职,一闲就是一年多。请他“出山”办厂的邀请络绎不绝,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1999年底,胡其江在溧水电视节目上看到一家破产企业开价90万元变卖厂房,很是激动,一狠心便卖掉了市政府早先奖励给他的一套住房,又拉来4个朋友,合股买下了厂房,添了几台机器,办起了中盛,仍然为铁道部做铁路车辆配件。2006年,中盛以销售收入逾3亿元,纳税2100万元,千余职工人均年收入2.6万元的业绩,成为铁道部民营铁路配件供货商“四小龙”中的老二。中国火车的一举一动,与地处溧水的这家民营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 “我是个农民,对技术上的事不大懂,但我知道借‘外脑’的重要性。”胡其江说,“这些年,我们生产钩尾框、芯盘等,都是与国内七八家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他们做课题、出技术,我们做产品、搞生产。现在我们正在筹建铁道技术研究所,专门研究火车提速后的各种技术难题。农民企业办研究所,我也许算是第一家!” 南京日报记者张小川左中甫通讯员叶德华(编辑凤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