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击质疑 国家博物馆刊文解密67天文物搬迁工作(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11:26 中国新闻网

  三、奉 献

  ——“拥有这样一支队伍,是国家博物馆的财富。”

  2006年12月31日,星期天。一个寒冷的冬日,天空中飘着雪花。

  工作人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忘记了今天是周末,更忘记了冬日的寒冷。

  望着国家博物馆人在风雪中忘我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由得赞叹,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正如藏品保管二部主任朱珠所感慨的:“拥有这样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不仅是国家博物馆的财富,也是我们文博工作者的光荣。”

  藏品保管二部的同志回忆起《血肉长城》的搬迁始末,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血肉长城》是著名画家侯一民创作的一组巨型浮雕壁画,高4.5米,长18米,概括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由苦难、觉醒、抗争到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画面以长城为基本造型,概括、凝练的人物线条与678块长城的砖石融为一体,晶莹的铁红结晶釉面像殷红的血,烘托了浓重的历史氛围,渲染出火热的时代背景。

  当时,这组壁画做的是永久性安装,整个镶嵌在国家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序厅的墙壁里。安装的工序极为复杂,钢筋网架,混凝土浇注,壁画与墙面已经“难舍难分”,融为一体。其拆迁难度可想而知!

  保管二部的同志牢记馆领导的指示:“一定要对《血肉长城》进行保护性拆移”。经过严密的专家论证后,保管二部决定从正面对壁画进行剥离。锯片、风镐、电锤、凿子轮番上场;机械、手工交替使用。就这样,保管二部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将壁画剥离。经过15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将壁画的678块砖石全部剥离出来。每一块都做好内外包装,并按照顺序编号装箱。

  在这场“战役”中,秋丰同志一天内手部3次负伤,伤口感染化脓,可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始终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

  如果说《血肉长城》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艰苦奋战的民族精神。那么,《血肉长城》的拆移过程则反映了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国博精神。

  在国家博物馆,像秋丰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的同志还有很多。

  在盛世通文物库房,藏品保管一部文物的入库工作由马旭和黄卫东两位同志负责。在一次入库中,装有文物的箱子放置得稍有倾斜,眼看箱子即将倒塌。马旭大叫一声:“快!顶住箱子!”两人不约而同,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背部顶住箱子。两人不知哪来的力气,硬是生生地把重达200公斤的箱子顶住了。箱子被顶住了,文物被保护了,可是两人半天缓不过劲来:由于用力过猛,黄卫东的胳膊脱臼了,疼得他直冒冷汗;马旭原本就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又复发了,腰间的疼痛令他足足一个小时不敢动弹。

  安全保卫处的王飞是个新同志,在文物搬迁的67天中没有休息一天,每日战斗在指挥部,负责车辆协调、登记、放行等工作。国旗杆运输的那天夜里,他坚持工作到凌晨4点,直到文物车安全抵达,天亮后又抖擞精神正常上班。

  高建增的父亲病重住院,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身为安全保卫处技术科科长的他,为了搬迁工作,坚守岗位,从未请假,并且每个周末都至少加班一天。文物搬迁刚刚结束,大年初五,他父亲就病逝了。

  文物搬迁期间,余建南的女儿10天高烧不断,后转为肺炎,经抢救才脱离危险。常欣的爱人已怀孕8个月,需要经常检查和照顾,但他从未请假。库务组组长张玉兰爱人出差,孩子的双手又意外受伤,但她深知工作更需要她,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陈禹的母亲摔成腿骨骨裂,他付高价请保姆照顾,自己却仍坚守在工作岗位。姜玉涛的爱人生了小孩,他只在家照顾了5天……

  正是国家博物馆人用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守护着我们民族的瑰宝,也为国博的后来人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着,国家博物馆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享受,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撰稿 朱任 刘政 摄影 董青 陈禹 赵朋)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