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家庭式教学能否推广?(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1:19 竞报

  相关链接

  父亲送全聋女儿赴美读博

  

  全聋女孩周婷婷的父亲周弘,作为“赏识教育”的首倡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他把全聋的女儿送入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赏识老爸”。

  据周弘介绍,女儿周婷婷在1岁半时,因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全聋;3岁半时,婷婷开口说话;6岁能认2000多个汉字;8岁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9年学完中小学12年的课程;16岁时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18岁主演根据自己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21岁成为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22岁时被评为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24岁时被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录取为博士生,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留美博士生……

  康复专家

  家庭式教育难全面康复

  

  本报实习记者全逸先报道昨天,针对马淑芳一对一的家庭式教学,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语训部的张老师,她认为这种家庭式教学并不科学。

  家庭式教学忽视交流能力

  张老师表示,“孩子需要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上课、生活,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因为聋哑儿童最终还是要走入社会,所以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在家里实行一对一的家庭式教学,相对的封闭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对其成长未必是一件好事。虽然一对一的教学可以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某一项功能,比如说很快能够说话,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孩子在全面恢复,有很多其他的本领和技能,会因这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而被忽视,对于聋哑儿童的全面康复是不利的。”

   个训+集体课保证全面

  

  据张老师介绍,康复中心对聋哑儿童的治疗方法除了有专门的个训外,其他的方法和聋哑学校有点类似,每天都要上集体课,包括素质教育、美术、体育等课程。“我们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个训,对聋哑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治疗,保证聋哑儿童的全面康复。聋哑学校可能因为师资力量达不到个训的要求。”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方式

  

  对于家庭式教学与聋哑学校教育,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聋哑儿童的成长?张老师表示各有利弊,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聋哑儿童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选择。

  特教学校

  个人知识有限不如学校

  

  原齐齐哈尔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颖琪对记者表示,“一对一式的家庭教学效果可能是要好一些,但就目前整个特殊教育的现状来说,恐怕还没法普及。”她补充说,“马老师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肯定不如在学校里很多老师一起来教系统。”

  语训受设备等条件影响

  

  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王校长认为,很难绝对地界定到底是学校教育好还是家庭教育好。“聋儿语训工作涉及到设备、师资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整合,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特点、悟性、参与程度、个体差异等等。马老师这种长期跟踪式的家庭教育肯定有其好处,但学校教育也有一些优势,像我们学校开设弹性课程班,就可以做到兼顾差异。”

  聋校师资存在困难

  

  但同时,王校长也承认目前学校的师资存在困难,“我们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10个至16个,平均每个班4名老师。因此,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家长应与学校共同教育

  

  另外,王校长呼吁,聋儿家长应多跟学校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方法、策略制定等,与学校一起共同完成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任务。“很多家长不了解聋儿的教育情况,以为把孩子送到聋校就可以了。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绝对不能忽略。”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牛宏超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