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咎辞职的通道为何走不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5:27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刘洪波 济南突然成了一座国内外传媒频频关注的城市。7月9日,一辆小汽车在行驶中突然爆炸,造成一人死亡;7月18日,济南大雨,造成26人死亡,银座购物广场损失尤为惨重;7月19日,济南再传爆炸声,图腾炭烧吧遭纵火爆炸,造成1人死亡。 有多少坏消息,相应地就要涌现多少好消息。于是我们听说英雄城在暴雨中屹立、听说人民警察英勇拘捕网上发布消息的普通市民,惟独没有看到哪位官员对灾难的不断发生表示道歉,当然更无人辞职。 这样的事情,其实已是惯常。曾几何时,官员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问责处理方式而进入官员管理程序,人们普遍抱以期待,认为这将激发官员的政治良知和政治耻感,并以个人方式承担责任。但直到今天,何尝见到任何一个官员主动引咎辞职? 无人因负疚而辞职,哪怕面对民众极度的哀伤、痛苦、愤怒乃至绝望,官员们稳如泰山。他们是否有不安,是否有自省,是否有官位不保之外的忐忑,无人知道。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旦站到民众面前,官员就一派振振然尊严难犯。这种情形,背离了人们对“人民干部”的期待,也背离现代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官员准则,更背离自古及今的政治道德。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官员为自己没能让民众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安定而羞愧,是一种起码的政治良知。现代民主国家的官员因为言行不当而自请辞职,无论出自真诚还是一种作秀,至少体现了对民意的顺从或者呼应。而我们的“人民干部”几乎不会公开展现自己的政治良知和政治耻感,一待出现恶劣事态,全然静候上级发落,置民意于无物,置个人内心的感受于无地,似乎既没有体验到民众的压力,也没有听到过良心的声音,听到的只有上级的命令,无形一副冷漠、冷酷、麻木、苟且的面孔。 事实上,官员的权力得失决乎于上,使得官员不仅难以以个人方式面对民众,而且必然使之只能听到和遵从来自上级的声音。纵然有“引咎辞职”这个法定选项,也被嵌入指令性程序,主动辞职因此变味为“遵命辞职”。于是,官员基本失去了“自行出列”的可能。在队列中,实质上只有“处罚”和升迁,而没有悄然离开的空间,悄然离开意味着自行其是,自行其是则是目无纪律,往往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而我们的官员往往是职业官僚,除了做官,少有别的去处可寻。他们的全部生存资源都依托于官场,一旦“自行出列”,就不免“万事皆休”。如斯结局,当然令他们望而生畏。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使官员个人的政治道德变得不再重要,而且形成了一种虚假的意志。即便有着怎样的渴望,场面上没有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想做官,做官似乎都是组织安排的结果,人们因此很难得知官员个人的真实心态,场面话和场面行为曲曲折折,真假莫辨,直言和直行是违反官场潜规则的,是要遭到惩罚的。在一个又一个事件发生后,是否有官员提出过辞职,以及是否有官员产生过内心的不安,也就无从判断了。这就是说,官员不仅难走自行退出的程序,甚至没有向公众表达退出意愿的可能。 为了维护基本的政治耻感,为了展现基本的政治良知,应该建立一个非处罚性的通道,使官员能够在不被视为“离心离德”的前提下自动去职,这既是对官员可能产生内疚感这种人性的体谅,也是对政治生活真实性的一种恢复,更是为尊重民意打开一个通道,而不至于让民意程序性地堕入尘埃。 ■读者,请指点: 我们欢迎您对《南方周末》上的评论、报道发表意见,或纠偏,或阐发。300字以内的来信,我们将优先发表。 E-mail:review@infzm.com 博客:shuoba.infz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