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系统总指挥解释:地面训练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环境,操作过程肯定有差别
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
16时35分到41分,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
“我一点也不紧张,我们对此早有预案。”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地面训练开门,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航天员在地面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模拟训练,但地面是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环境的,因而操作过程肯定会有差别。”
9月27日16:30:11 航天服电源打开,转为自主供电。
16:32:04 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状态良好。
16:32:35 舱内气压下降,够出舱条件。
16:35:12 舱门开启,太空,在中国人面前豁然敞开。
16:38:08 翟志刚正打开返回舱舱门,准备出舱。
综合新华社电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之中。
16时41分,顺利出舱,17时00分35秒,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总计19分钟35秒的舱外活动中,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
穿衣
我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与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组装及测试是交替进行的
早在出舱活动的前一天,航天员们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神七在轨飞行第9圈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进入轨道舱,开始对舱外航天服进行组装和检测。
我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与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组装及测试是交替进行的。组装过程中,航天员头戴耳机和头灯,身着蓝色的舱内工作服,在“飘浮”中一人操作,另一人读操作手册进行确认。
这个过程长达十几个小时,在此期间,两位航天员“插空”吃了些即食食品。
“钻”进服装后,航天员进行了服装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26日晚,两件舱外航天服组装检测完毕。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第一次在茫茫太空中的神七轨道舱内亮相。
真正“穿上”服装只用了几分钟。
训练
航天员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了一遍,训练1小时左右,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
身穿纯白色“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和身穿米白色“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在活动空间不足5立方米的轨道舱内来回“飘荡”,进行了移动训练和设备模拟操作训练。
虽然穿上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显得有些“臃肿”,但他们的动作仍然称得上灵活。
轨道舱的画面是由安放在舱内的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画面中,摄像机镜头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外引人注目。
训练持续了1小时左右,两位航天员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了一遍。训练虽然重要,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之后,他们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休息。
搬家
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饮水嘴、尿液储箱管路、手持摄像机、医学检查用的血乳酸仪等
27日中午,航天员开始出舱与过闸准备,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了返回舱。
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饮水嘴、尿液储箱管路、手持摄像机、医学检查用的血乳酸仪等。
几位航天员把这些物品妥善打包后,传递到返回舱,并捆绑固定好,随后关上了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不关门的话,返回舱也成了真空、低压的“太空舱”了。
留守在返回舱内的刘伯明,身边“堆”满了各种颜色的包裹。
泄压
地面不时提醒两位航天员,在吸氧排氮期间要“注意深呼吸”。16时11分的医学确认报告:“感觉良好。”
两位航天员打开轨道舱泄压阀,启动舱外航天服加压系统,并开始吸氧排氮。
舱内摄像机自下而上,“扫描”着身穿“飞天”的翟志刚,他扶住舱内扶手,一直静静地“站”在轨道舱内。在他头顶,是通向太空的轨道舱舱门。
地面不时提醒两位航天员,在吸氧排氮期间要“注意深呼吸”。
在16时11分的医学确认中,翟志刚、刘伯明分别报告:“感觉良好。”
随后,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轨道舱完全泄压。轨道舱里的气压已经降到与舱外真空接近的状态
16时29分,飞船进入测控区。通过电子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飞船里航天员活动的实时画面:航天员翟志刚穿着 “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穿着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两人在轨道舱里为即将开始的出舱活动作最后的准备,景海鹏则继续留在返回舱里值守。
开门
16时35分到41分,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
开门,这个普通人曾做过千百次的动作,在太空里颇费了一番“周折”。
16时34分,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此时,飞船正位于南大西洋的上空。
通过架设在飞船船舱外的摄像机,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翟志刚迈入太空的这历史性一步。
翟志刚“浮”到重约20公斤的铝合金轨道舱舱门附近,伸手转动750毫米长的钛合金舱门手柄。圆圆的舱门很像一只井盖,舱门手柄则像表盘上的指针。门框上装有3个压紧开关,压紧锁块上专门设计了突出物,当航天员转动手柄60度的时候,突出物把舱门顶起一条肉眼看不到的缝隙,待空气泄尽,再继续旋转手柄,舱门就打开了。
没有着力点,翟志刚一手握住身旁的扶手,一手去拉舱门,隐约传来他用力时的喘息声。力通过机件传到中心主轴上,再放大到门框的压紧锁块上。
多次“使劲儿”,舱门终于打开一条缝,神舟飞船第一次向宇宙敞开大门。一道明亮的蓝光照进舱里,把半个轨道舱也染成了天蓝色。
16时35分12秒,舱门开启。太空,在中国人面前豁然敞开。
16时35分到41分,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
“我一点也不紧张,我们对此早有预案。”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地面训练开门,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航天员在地面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模拟训练,但地面是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环境的,因而操作过程肯定会有差别。”
陈善广说,开门的过程中,刘伯明在舱内进行了为翟志刚固定腿部等协助工作,以帮助他找到着力点,舱门随后被顺利打开。
16时41分00秒,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翟志刚按照地面控制中心指挥人员下达的出舱命令,缓缓开启轨道舱舱门后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