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航天员景海鹏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与地面通话(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当日中午,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开始。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9月27日,在完成航天员出舱任务后,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中国航服:“飞天”就是一个微型飞船
□浪漫舞步:与飞船一起飞过9165公里
浩瀚太空豁然在眼前拉开——
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之中。
北京时间9月27日16时34分,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
16时35分12秒,舱门开启。神舟,开始对太空敞开了她的胸怀。
16时41分,翟志刚顺利出舱。
把红色的安全系绳挂钩挂在飞船舱外的出舱扶手上之后,翟志刚上半身露出飞船,并向摄像机挥手致意。
右臂上,红色的“飞天”二字清晰可见。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然后,他把两个安全系绳的挂钩全部改挂到右侧的扶手上,全身飘出了飞船——此时,飞船正处于祖国上空。
五星红旗百人绣制
作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在人类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刚,比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晚来了43年。
43年一瞬过。今天,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在轨道舱内协助出舱的02号航天员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翟志刚一面五星红旗。
翟志刚在太空中向着镜头挥舞五星红旗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掌声、欢呼声久久不绝。
“这是由各大系统上百名科技人员每人一针亲手绣制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天马”每秒7.8公里
属马的翟志刚,以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翟志刚身着的这套航天服被命名为“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在翟志刚起飞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一纬度的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画上蹁跹起舞的飞天,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飞天”是一个微型飞船
与壁画上曼妙的飞天相比,身着“飞天”在太空中漫步的翟志刚无疑显得笨重许多。但在航天服研制者刘向阳的眼中,二者同样美妙。
“‘飞天’就是一个微型飞船。”刘向阳说,这套中国研制的航天服不仅能够防止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还能持续4个小时以上提供适宜的气体成分、温湿度和压力环境。
太空中的翟志刚,与其说是“行走”,不如说是在“飘移”——用两只手交替抓着飞船舱外的扶手,支持身体缓缓移动。
翟志刚“游”到安装在飞船轨道舱壁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旁,取下装置,用右手交给轨道舱内等候的另一位航天员刘伯明。
刘伯明扶正翟志刚
似乎有些不太适应太空环境,翟志刚在传递时,身体明显向左歪倒——但他很快在刘伯明的帮助下调整了过来。
翟志刚和刘伯明同是黑龙江人,同为42岁,同一天当上飞行员,同时在飞行学校学习,同一天结婚,同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他们只需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可完成默契的配合。
完成取回试验材料这项最主要的任务后,翟志刚的左腿与白色电脐带发生了缠绕。从大屏幕上看,翟志刚冷静地调整双腿位置,缓缓摆脱了缠绕。
这一刻,太空变成了翟志刚的个人舞台。
转身、飘移、再转身、再飘移……这个舞场上的交谊舞高手,第一次开始了他的、也是中华民族在太空的浪漫舞步。
翟志刚“走”了9165公里
“神舟七号准备返回轨道舱。”时间缓缓流淌,不知不觉,已到了翟志刚“回船”的时间了。
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脚先头后,缓缓进舱。
17时00分35秒,通向太空的舱门缓缓关闭。
此时,飞船刚刚飞过她的起飞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空。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其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