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积极问政 台湾代表关注切身问题
今年的“两会”,是两岸基本实现三通后的第一次“两会”,对于台湾省代表团而言,这次会议显得与以往有些不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大陆台资企业同样受到不小的冲击。解决中小型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修订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落实惠台政策、解决台湾学生在大陆的教育和就业等涉及台胞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台湾省代表团关注的焦点。
建立合作特区解决中小台资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建议:“设立扶持台湾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一方面可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在长三角地区这种台商集中地,可先行先试,设立两岸金融合作特区,为台商提供金融服务。”
对此,台湾省代表团副团长陈蔚文代表表示认可,认为可以首先在漳州、汕头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特区。胡有清代表也建议在一些台商比较集中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为台商提供贷款担保。同时,他还建议,对大陆推出的很多惠台政策要注重落实,一方面要进行检查督促,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上也要注意细节。
调整滞后内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要与时俱进
为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9年12月7日,国务院又出台了该法的实施细则。该法为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已经出台15年了,实施细则也已经出台10年,有些方面需要修改,有些方面需要增加。”陈耀中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修改建议:“比如允许台商参与大陆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特许权,允许台湾金融服务业在大陆设立服务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鼓励台湾的专业人员在大陆创业,并在医保方面享有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何大欣代表也建议全国人大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整有些滞后的内容。
尽快实现“第四通”台生享受教育就业“国民待遇”
9日下午,在台湾省代表团全体会上,一直十分关注台生就业问题的魏丽惠代表提出:“现在台湾籍的学生在大陆不是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像大陆学生一样平等就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政策,应该为他们实现‘国民待遇’。”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出台台湾籍学生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她建议,两岸建立一个人才代管中心,双方共享台生的相关档案信息,以解决台生在大陆平等就业的问题。
陈云英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建议,两岸应在实现大三通的基础上,尽快实现“第四通”,即“通教育”,从而进一步拉近两岸的文化和情感距离。她还建议,要尽快解决台湾承认大陆学历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台商举家迁居大陆,他们的子女许多已经就读于当地普通中学接受基础教育。胡有清代表在9日的发言中说:“教育部已经出台在大陆的台商子女可以参加高考,但是现在马上面临着高考报名工作,具体如何操作还不太清楚,希望可以进一步明确。”此前,胡有清代表也就在大陆台商子女接受基础教育不受歧视的问题提出要落实具体政策。
回归十年 澳门代表寄望发展
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那首《七子之歌》仿佛仍响在耳畔,时光已流淌到2009年,澳门回归已近十年之久。今年的“两会”上,澳门代表团的代表们感触颇多。
必须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姚鸿明代表9日下午在澳门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港澳同胞寄期望于国家的发展,祖国的繁荣稳定会极大地增强港澳人民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他说:“只有国家发展好了,我们港澳的经济才有希望,因为祖国是港澳最强大的后盾,国家繁荣富强,我们港澳的繁荣才有保证。”此前,姚鸿明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也指出,澳门资源少、人力不足,澳门要发展,必须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才能找到适度多元发展的出路。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谈到:“去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中国大事多、难事多,仍然取得社会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辉煌成就,这是党和政府高超执政能力的体现。虽然澳门没有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但中央高度重视,居安思危,多次研究,建立了应急机制,陆续提出了支持澳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显示出中央支持和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决心。”
人大要监督好民生工作
“今年进入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中央提出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务院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具体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法。人大履行好职责,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配合中央的决策部署非常重要。”姚鸿明代表特别指出:“4万亿的投资怎么用,用的好不好、恰不恰当很关键。如果做不好,投资下去起不到作用,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就业问题姚鸿明代表也非常关心,他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有2000万农民工因东南沿海企业倒闭而失业返乡,有600万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而且估计还有1800万高中毕业生因考不上大学而需要就业。但是新增的就业岗位仅有900万。“如何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怎样监督好政府在就业方面的具体实施,这都是人大要监督好的问题。”
港澳同胞关注反腐倡廉
“国家反腐倡廉的力度一定要加大,对有关工作的成效一定要提高。因为这是人民关心的重要方面,又是提升全民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李沛霖代表在11日审议“两高”报告时提出,对目前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要用两分法来看待。一方面说明存在大的贪腐行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职位多高,只要犯了贪腐的罪,就会按照法律来处理。他建议应考虑设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姚鸿明代表也强调:“司法公正和打击职务犯罪这两个问题是百姓最关心的。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国家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行了大量投资。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肯定很多商业犯罪、贪腐问题等等都会大量出现,法院、检察院怎样加强监督和打击,恐怕是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都关注的问题。希望‘两院’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力度,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他相信这样会使群众对“两院”的工作更加有信心。有了司法保障,我们国家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
应对危机 香港代表建言献策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应对,成为许多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他们纷纷对此建言献策。
从严执法保障社会公平
“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了,已经对世界经济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了。”刚毅集团董事长、香港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王敏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在目前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的大国气节,表现优秀中华文化的内涵,同舟共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就是要从严执法,保障社会公平,这很重要,只有社会公平得以保障,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发展。一是要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查处力度,特殊时期一定要维护法治精神;二是要对中小企业在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放宽。”此外,法律、教育也是香港的优势。王敏刚代表建议:“这两个方面今后可以提升为一个产业,服务于内地,使香港和内地加强交流。香港可以给内地提供平台,促进人才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同时在经济上相互支持。”
政策执行有操守和效率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但关键是要执行好。”范徐丽泰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说:“一是要有相应的实施办法,二是执行的人要有操守和效率。”她说,比如“家电下乡”就有一些问题仍需要细致考虑,一是下乡家电的品种和价格,二是维修,三是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享受补贴的手续,还有就是农村的水电等配套设施问题。“要执行好这项政策,配套的建设必须要跟上,好的政策必须要执行好,才能给民众以信心。”
拉动内需兼顾长期效益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很多内地的市民还没有感到危机,主要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积极宏观调控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赢得了时间。”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如是说。黄玉山代表建议,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可以考虑做一些独特性、创新性产业,比如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投资小、起步快,属于非高科技行业,既不损耗能源,还可以解决污染,虽然经济盈利不大,但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很大,对我们国家长治久安是有好处的,一举数得。”
此外,对于刺激网络动漫消费等新型消费,黄玉山代表表示了担忧:“在国外,很多年轻人太沉迷于网络动漫,花了很多时间,书也不读了,饭也不吃了。香港举行动漫展览,很多人不睡觉去排队。对这种现象我认为不值得太提倡。虽然短期可能会拉动经济内需,但长期对年轻人的教育成长是不利的。对网络动漫积极发展要更慎重考虑。”
相关消息
司法救助工作应交行政部门
本报讯 在11日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工作报告的审议中,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在认可“两高”工作实绩的同时,也提出若干建议。
李沛霖代表说,目前司法队伍存在招不够人、招不对人、用不到人等情况,而且相比其他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的工作素质要求更高,却没能享有相对更高的薪酬待遇。同时,应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姚鸿明代表认为,在中国内地,司法部门还承担救助的工作,这是以民为本的体现。但救助毕竟应该属于行政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计划对“社会救助法”进行立法,希望“两高”
向人大提出建议,把救助工作移到行政部门。另外,他希望司法部门能坚持依法诉讼及判案,要抵制干扰。
梁维特代表也认为,法官的职责应该是专业、高效、正确地判案,很难同时做一个社会活动的公关高手。可以在法院中配备专门的人员,由专业训练过的人来做沟通的事。
列席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感谢澳区人大代表的中肯建议,并简要介绍了内地的司法制度以及目前面临的案多人少、执行难、涉诉信访等困难。他也欢迎澳区人大代表多与内地司法机关沟通,并到内地基层法院直接了解实际情况。
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