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5月12日下午,北川中学新校址落下第一铲土,这是一所可供5200名学生学习和寄宿的学校。2010年9月1日,北川中学师生将搬进新校园。这所学校在去年的大地震中伤亡严重,约1400名正值花季的学生遇难。
新城将大量延用老地名
几天后,整个北川新县城的建设也将全面启动。这个灾难深重的小城,终于掀开了自己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10平方公里的北川县城新址,空旷而平整,远望青山,近临公路。从上午开始,人们就默默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带着哀伤,带着期盼。
在新县城工地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告诉我们,北川新城大量使用了老地名和道路名,如极具民族特色的西羌路、禹龙路等。“这会让北川人感到历史的延续。”李晓江说。
作为老北川人,灾难无法改变程丕义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看,那就是我们的新北川,听说将来要建成全国的小城市发展典范呢,希望你们能多来北川旅游,也看看我们。”他笑着说。
北川人老城鲜花祭亲朋
而在北川老县城,一年过去了,路边散落的巨石、倒塌的房屋和滑坡山体中露出的建筑,诉说着地震给这座县城带来的巨大灾难。汶川大地震中,北川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县城,全县15645人遇难,4311人失踪,昔日山清水秀的小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在北川,随便握住一个人的手,就是一个伤心的人;随便推开一户人家,就可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5月10日14时至13日15时,北川老县城管制区域对社会公开开放。许多人手拿鲜花前来祭奠。他们之中,有妻子带着孩子祭奠丈夫的,有儿女祭奠老母亲的,也有从外地赶来祭奠挚友的。
71岁的李清玲老人企盼着新县城早日建成。“北川当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就是我老伴带着几个人跑下来的。后来,他退休了,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街头买报纸。”李清玲慢慢地叙述着,平静而安详,“地震时他去了。现在,我住板房区买报纸不方便,只能给他烧点笔记本。等新县城建好了,我就能天天给他买报纸了。”
苍山依旧在,青草又还青。看着一幢幢、一座座于废墟上重新矗立起的新房,看着灾区群众热火朝天的重建场景,我们相信,这片土地迸发出的旺盛生命力,将是任何灾难都无法毁灭的。
北川新县城选址在安昌镇东南2公里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永昌镇”,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新县城选址并命名的。“永昌”,这是发自内心的祝福,让逝者安宁,生者安康,让这片经历了伤痛的土地拥有永远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