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梁士斌 2015年,民航将建立与其他部门之间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以及面向社会的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发布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档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飞行、机务等“黑名单”制度,及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承诺与审查制度。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作上述表示。
李健指出,2015年民航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继续推进持续安全战略,增强安全管理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安全管理的统筹规划,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监管方式转型,狠抓安全风险防控,加快安全科技创新,依法推进民航持续安全发展。
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制定民航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从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基于诚信度的差异化安全监管和奖惩措施。
李健指出,在推进立法和安全标准建设的同时,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按照国际民航公约要求,推进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明确航空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运行要求和责任。探索将部分审批和运行管理职责进行合并的监管方式改革,避免重复审批或效率低下。进一步规范民用机场飞行程序和运行最低标准的管理。推进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开辟政府购买服务、授权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服务商完成外包职能新模式。加强对安全基础薄弱和安全问题突出的单位,以及新成立航空公司、中小航空公司、低成本外航和通航训练飞行单位的安全监管。
(原标题:民航局: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发布机制)
编辑:SN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