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短翅莺(左)与高山短翅莺的对比图。
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山腰上,一阵虫鸣般的叫声打破了平静,在一处低矮的灌木丛枝头,一只浅褐色的四川短翅莺正在吟唱,而它也是几天前才“收获”了这个新名字。
5月1日,中国生物类英文期刊《鸟类研究》(Avian Research)发表论文称,在我国中部发现了一种新的鸟类——四川短翅莺(Locustella chengi)。
这是2008年发现弄岗穗鹛和华西柳莺之后,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鸟类新物种。为了纪念中国现代鸟类学奠基者之一的郑作新院士(Cheng Tso-hsin),四川短翅莺的种加词(物种名第二部分)被指定为chengi,这也使它成为了首个以中国鸟类学家来命名的鸟类。
四川短翅莺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3年前,瑞典鸟类学家皮尔·奥斯特罗姆在四川省峨眉山听到的一声不寻常的鸟叫。
那声鸟叫
瑞典小伙惦记了20年
1992年,26岁的瑞典小伙皮尔·奥斯特罗姆和好友厄本·奥尔森来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峨眉山观鸟,这已经是他们第4次造访峨眉山了,对当地鸟类也有了深入认识。
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经过海拔较低的一处旅游步道时,皮尔听见旁边茂密的灌木丛中传来一阵鸣叫声。“叫声很轻,像虫鸣一般,以前好像很少听见这样的声音,”皮尔回忆说,两人小心翼翼地在灌木丛周围寻找和观察,生怕吓到发出这美妙声音的小家伙,终于他们在灌木丛枝头发现了一只浅棕色小鸟。
“我们又听了一会儿鸟鸣,猜测可能是之前在泰国西北部见过的高山短翅莺(L. mandelli),但这种叫声又与高山短翅莺的声音不同,”皮尔说。“这只鸟究竟是不是高山短翅莺呢?”这个问题深埋在皮尔心中,直到多年后才被解开。
再回四川
中国科学家共同解密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1年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外聘专家的皮尔回到中国。经过交流,皮尔发现中国不少学者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叫声特别的“高山短翅莺”,他决定把萦绕心头的疑问弄个水落石出。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戴波参与了本次科研调查。2014年5月下旬,皮尔和戴波一行人来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进行了野外考察。戴波回忆,由于修路,他们背着行囊,顺着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了理想“监测点”。
“当时运气比较好,发现了10多只高山短翅莺和四川短翅莺,收集了它们的叫声,并对其中4只(各两只)进行了测量和采样,”戴波说,高山短翅莺的嘴巴稍短,尾巴稍长,而四川短翅莺恰好相反,“不过差距只在1毫米以内。”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科研人员赵健称,这项科研调查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都曾开展。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声谱分析四川短翅莺鸣唱的频率在4000赫兹以下,而高山短翅莺则在6000赫兹左右;在四川地区,高山短翅莺多见于海拔1850米以上,而四川短翅莺则几乎全在海拔1900米以下;据基因序列分析,四川短翅莺和高山短翅莺的遗传距离差距平均约1.0%,“经过来自瑞典、中国、美国、英国和越南5国的16位科研人员,花费3年,最终确定了鸟类新种——四川短翅莺。”
致敬前辈
新鸟种以中国人命名
四川短翅莺,学名Locustella chengi,种加词chengi是为了纪念郑作新院士,特用他的姓氏拼音来命名,这也是首个以中国鸟类学家来命名的鸟类。
郑作新出生于1906年,是国内外知名的鸟类学家,在国内外学界都颇有影响力。1980年,郑作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92岁的郑作新院士逝世。
“一些在西伯利亚繁殖,但在中国及亚洲南部地区越冬的候鸟,时不时会出现在欧亚大陆,”据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朱磊博士介绍,身在瑞典的皮尔对鸟类研究颇有兴趣,从1984年至90年代中期,皮尔多次来到中国,先后发表了海南柳莺、峨眉柳莺、灰岩柳莺和淡尾鹟莺4个新种,“皮尔在中国曾得到了郑作新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以郑作新的名字命名四川短翅莺或许是对这段友谊最好的纪念。”
它,长相“低调” 四川很常见
浅棕色的羽翼,尖尖的小嘴,四川短翅莺“长相”非常低调,以至于不吟唱的它几乎不会引人注意。“其实四川短翅莺在四川地区很常见,”戴波说,根据目前的资料,四川短翅莺应当是个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湖北一带。在2005年前后,戴波就已经发现了这种小鸟。
2005年左右,戴波在雷波、马边一带进行科研调查时,也曾听到过四川短翅莺的鸣叫声。“当时觉得这个叫声很特别,但我以为就是高山短翅莺,只是个体差异,导致声音频率会有一些不同,并没有往新物种那个角度去想。”戴波说,虽然也曾采集过鸣叫声,因为没有对鸟儿采样,也就没有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两者非常相似,不仔细听的话,不容易分辨,”赵健说,从分析结果来看,两种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是同一祖先在85万年前开始分化,“也就是这样,才导致四川短翅莺长期被误认为高山短翅莺,也被学术界忽略了。”
听音辨鸟 小差异中的大秘密
若不是20多年前,皮尔不经意间听到的那声鸟鸣,或许四川短翅莺会永远被“埋没”在另一个物种中。
在皮尔的工作照上,一个透明的弧形“大碗”特别引人注意,这就是录音机的集音设备,在中间有一个麦克风,可将鸟鸣声收集到录音机里,这个装备也是皮尔野外考察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在江西、福建等地,多次收集到高山短翅莺的鸣叫声,别人也曾在江西录到四川短翅莺的声音,这为掌握新物种的地理分布起着一定作用,”赵健说,声谱分析显示,四川短翅莺鸣唱的频率在4000赫兹以下,而高山短翅莺则在6000赫兹左右,“通俗来说,四川短翅莺的叫声相对低沉,而高山短翅莺则要高亢一些。”
2014年,在四川南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米处,科研人员进行了野外鸣声回放实验。“四川短翅莺只对同种的鸣唱反应强烈,而对高山短翅莺的鸣唱则无动于衷,这说明繁殖季雄鸟鸣唱有差异,两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朱磊称,这也让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了四川短翅莺是个此前未被人类所发现的新物种。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茹丹(图片由戴波提供)
(原标题:一声异常的鸟叫 四川发现鸟类新种)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