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毛巾最能考验一个社会的道德

2015年05月02日18:26  新闻专栏  作者:曹林  
记者发现酒店清洁人员用同一块“万能抹布”擦脸盆、浴缸、杯子和马桶。 记者发现酒店清洁人员用同一块“万能抹布”擦脸盆、浴缸、杯子和马桶。

  经常出差住酒店的人,看到这条新闻后,一定会觉得恶心,不敢再用酒店的毛巾了。媒体曝光称,用毛巾或浴巾代替抹布,清理完马桶污渍后,再擦茶杯,清洗后又挂在宾馆卫生间,供客人擦脸、裹身……,商务连锁酒店北京美豪富邦酒店的毛巾和浴巾,有多种“用途”。最让人不安的是,这类新闻隔段时间就会曝出,不少业内人士都称这是当前酒店业的潜规则。

  近来媒体报道,杭州的五星级酒店竟用同一块抹布擦马桶和杯子,让人呕吐。据杭州电视台,记者预定杭州滨江龙禧福朋喜来登和湖墅南路上的JW万豪酒店体验暗访,万豪的房价为1688元/天。记者发现酒店清洁人员用同一块“万能抹布”擦脸盆、浴缸、杯子和马桶。客人用的新浴巾,竟直接在卫生间的地上折叠…前段时间媒体也曝光,如家的一些店也用脏毛巾擦完马桶再擦茶杯。

  人们当然有理由感到不安,因为我们无法监督酒店清洗毛巾和浴巾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消费者完全是一个黑箱,我们入住酒店时,看到的都是表面上雪白的毛巾和清洁的床单,无法用肉眼判断出这些毛巾是否被用来清理过马桶,无法判断浴巾是否经过消毒。所以,面对媒体的曝光时,我们只能无助地不安,并去怀疑每一个酒店的卫生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他酒店看到有酒店以这样的方式使用毛巾,他们会获得一种反向激励,反正消费者又看不到,我们凭什么要耗费代价和成本去认真地清洗毛巾呢?反正用毛巾代替抹布,消费者又看不到,又为酒店节省了成本,这会形成一种恶劣的暗示,劣币驱逐良币,异化成一个行业的潜规则。这是最让消费者感到不安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像有机食品和酒店毛巾之类的消费者,最能考验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定义是很清晰的,可问题在于,整个生产、流通、认定证和监管的过程,都处在一个不透明的工业化流程中,作为消费者的公众无法监督,完全依赖于别人的监管和自律。不像许多商品,一分钱一分货,不同档次的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肉眼和品尝加以识破——比如假烟假酒假奶粉,消费者还能品出来,可猪肉是否绿色,蔬菜是否有机,缺乏肉眼可以识别的那种区分度,而完全依赖生产者的道义自觉和监管者对流程的监管。有机猪肉和普通猪肉有几个人肉眼能识别出来呢?可两者的价格却差一大截。

  同们,酒店的毛巾跟绿色产品类似,商家可以宣称毛巾是干净的,浴巾经过了消毒,并宣称自己的消毒过程是多么的严格,可是,这种“宣称”无法以透明的方式得到确证,人们无法监督过程,无法识别结果,只能被忽悠。如果没有媒体曝光,没有业内人士的揭露,没有记者的暗访,我们还一直以为雪白的毛巾都很干净。这种信任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破碎了,就再也难以修复了,只要有酒店被曝光使用这种脏毛巾,人们就会怀疑所有的酒店都这么干。

  因为无法监督无法识别,人们只会用过度防卫的心态来看待所有的酒店,怀疑所有的毛巾。即使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不住酒店,但我们走进酒店时,总会想起那些丑闻,总会对酒店的毛巾心理障碍。这种丑闻隔断时间出现时,人们的集体记忆就会被提起一次,酒店的声誉和形象就会受到一次重创。

  酒店毛巾,最能考验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它考验着,生产者在消费者无法辨识的情况下,能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在消费者不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能不能慎独,能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对监管者尤其是一种考验,消费者无法监督,监管者必须给力,通过设立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以抽检的方式对酒店的卫生进行监督,发现一次这样的脏毛巾就罚得其倾家荡产,就没人敢这么做了。对行业道德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应该去驱逐这样的行业败类,而不是比烂,比的结果是行业整体越来越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酒店毛巾 马桶 道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