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4月26日14:46 羊城晚报

分享

  原标题:理财经理鲸吞客户5000万

 

 

 

  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实习生 肖拓荒

  穿着笔挺的银行制服,某银行广州分行东风支行的理财经理麦某在银行的理财室里,一手布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骗局——把16位长期合作的客户的近5000万元理财款据为己有,并挥霍一空。目前,因涉嫌犯罪,麦某已经被警方控制,但16位受害者中的两位老人因为经受不住打击,已经离世,剩下的,只能在煎熬中继续等待。

  理财室里上演大骗局

  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民赵伯在麦某介绍下购买理财产品,从未出过任何问题,老人家对麦某非常信任,每次只要是他推荐的理财产品,他一定会捧场买上一些。2015年4月17日,在麦某推荐下,赵伯购买了860万元“某银行中融融金1号”理财产品,且“理财产品预约/购买结果”单加盖有某银行东风支行业务专用章。2015年5月12日,赵伯再次购买670万元上述同类理财产品时,麦某在柜台上操作后,给了一张同样的银行打印的“理财产品预约/购买结果”单,并告知过两天来取盖有公章的正式合同,两天后赵伯却再也联系不上麦某了。

  投入153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负责合同的理财经理却“人间蒸发”了:银行先是说他休工休假,后又说他已经辞职了。

  “这笔钱是我父母这辈子的积蓄,现在这笔棺材本都没了。”赵伯的女儿告诉记者,她父亲现在身体状况非常差,“一说起这件事,他就特别激动。”

  另一位受害客户董女士的情况有所不同。她是家里的长女,父母、兄弟姐妹的钱都交给她管理。她于去年4月29日投入350万元,她说自己购买理财产品达10年之久,“购买流程绝对没有问题,这个和我以前买的都是一样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董小姐还不停重复:“某银行是国家认可的,它门上就贴着‘国有银行、理财专家’,我不相信它相信谁?”

  赵伯的女儿说,父亲也是出于对某银行的信任才去买的,“家门口那么多家银行,他都不去,偏偏要坐公车去东风路那家某,父亲说,自己的医保卡是某银行的,信得过!”

  维权路上两老人已离世

  据了解,被麦某骗的客户共有16人,被骗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大多人的钱是留着养老的“棺材本”。从去年5月事发至今,几位受害人身体被“击垮”,甚至有两位老人在漫长维权路上耗尽了生命。

  董女士告诉记者,有一位老人视麦某如同亲生儿子,将自己的银行卡、存折、身份证都交由他保管,被骗400万元后,承受不住打击而身亡;一位不到60岁的女士投入20万元,现在神情恍惚,出现精神抑郁;一位阿姨双腿不能行走,眼睛也看不见了,每次出门维权,都得靠子女抬着。

  被骗走全副身家,老人们多次向银行交涉无果。今年4月8日中午12时,董女士一行再次来到某银行东风支行大厅,向银行讨要说法。7个小时的等待,不少老人体力不支,有一位老人还当场呕吐了。直到下午7时,银行负责人才现身。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会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对此案的调查,让大家耐心等待最后的结果。

  董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银行以安抚为主,根本没有提供任何解决办法。

  “我父母的身体等不起了,能把本金拿回来的话就行。”赵伯的女儿说,如果银行态度好,她愿意和解。“实在不行就打官司。

  起底麦某

  出手阔绰女性朋友众多

  记者获悉,麦某目前已经被警方控制。记者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到,麦某已经将5000多万挥霍一空,目前个人账户上仅有100多元。

  案发后,有一位客户告诉记者,说麦某的父母怕这些客户上门找他们麻烦,就搬离了原来的住所,在隔壁某小区花3000元租了套房子。这个客户说,以麦某父母的收入,是没有能力租住3000元一套的房子的,“反正他父母现在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

  通过种种渠道,记者联系上了麦某身边的一位女性朋友,她告诉记者,麦某和自己是在酒吧认识的,因为麦某出手阔绰,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不少女性朋友。这位知情人说,有一两次她在场的时候,麦某在酒吧都消费了上万元。据说,麦某还花了几万元买了个奢侈品包包送给其中一个女性朋友,结果,那个朋友转手以一万五的价格卖掉了那个包包。

  记者了解到,80后的麦某已婚,并育有一个孩子。

  律师说法

  麦某的操作属职务行为

  “别说我是买350万的理财产品,就是买一个亿,我也不可能叫行长出来帮我鉴别合同的真假!”董女士认为,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在工作场地售卖的产品,客户就有理由相信这是银行员工的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她认为,银行监管不力,就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思臻认为,麦某是被告某银行东风支行的理财经理,其职责范围是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向客户营销和推荐其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助客户完成交易操作。涉案的理财产品由某银行发行,赵伯等人的出资由某银行确认,麦某的操作属职务行为。

  链接新闻

  这类案件 并不鲜见

  记者梳理了一下发现,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客户在银行被银行职员“坑蒙”的新闻。

  ●2014年12月19日,《新京报》刊发新华社稿件:有谁想到,“高大上”的银行大客户室里竟会发生触目惊心的骗局。日前,一个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的骗局在广东多地爆发,深圳中汇盈信进取九号投资企业、广州中泽汇融七号投资企业两个私募基金的200多名投资者陷入恐慌,他们四处奔走试图挽回巨额损失。一些银行职员被曝在大客户室长期、公开兜售涉嫌诈骗的理财产品。

  ●2015年1月17日,《杭州日报》报道:杭州联合银行42名储户存款被盗9505万元!为获取较高收益,储户听信资金中介介绍的贴息存款,不想去银行存款时,却被银行“内鬼”做了手脚将存款转账至他人账户。

  ●2015年10月19日,澎湃新闻网报道:当大多数银行还在为客户经理私售别人家理财产品(也即飞单)带来的纠纷烦恼时,中国农业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竟然直接诈骗客户至少近4000万的理财资金,挪作自用。

  薛江华、肖拓荒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不能打也不能被打如何出高徒

如果范集初中和宝鸡的事件发生的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忍无可忍的老师们也会放下手中的教鞭和粉笔,举起横幅,走上街头。但是,非要等到那一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消费者为毁未来牛仔裤买单?

《你吃的每一条鱼都可能沾着另一个人的血和泪》刚刚得奖,就有《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出现。也有声音质疑后者有“标题党”跟风的嫌疑。两文都是在关注行业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让它们受到区别对待?

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

“侠”一定是自由的,因为他没有固定的社会身份,做事情也没有时间约束。心到人到,想杀一人,或想救一人,一切皆随心性。这样的“侠”虽然很快意,但不会长久。因为太自由了之后,容易无法无天,对企业来说,就容易滋生“原罪”。

基层缺人,但也不能耽误人

这些年,我们区法制办调出调进,“动”了许多人。作为法制办主任,我的原则很简单,只要是对同事们的发展有利,我就同意。因为人才不只是单位的,更是国家的。如果我浪费人才,除了对人才本身不尊重之外,对单位、对国家也都是损失!

  • 钱克锦:特朗普为何突然换"军师"(图)
  • 小学厕所“兼职”性教育会误人子弟么
  • 唐朝首位死在大街上的开国功臣是哪位
  • 吕斌:我在呼和浩特见到江泽民总书记
  • 周二:这部剧才是韩国刑侦剧的巅峰
  • 为什么说“别在朋友圈里求赞”?
  • 攻略:在超短时间内玩转东京(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