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9月28日01:04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原标题:美国街头危情十日:恐袭呈现多样化 “独狼”难防

美国接连多日发生爆炸事件和枪击案,街头加强安保措施。

  中新网9月28日电 (何路曼)9月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多事之秋。9•11纪念日还未过去一周,美国各地就已被“恐怖袭击”的阴霾包围。从17日到27日,从新泽西马拉松炸弹爆炸到休斯敦商城枪击案,由阿富汗裔美国人拉哈米、20岁的阿肯•切廷、律师那森蒂塞等人联袂“导演”的“炸弹枪击大片”《美国街头的危情十日》在各地上演。

  心怀不满、报复行为、“独狼”袭击……不同于以往矛头直指“伊斯兰国”的大规模恐袭,接连10天发生的炸弹爆炸和枪击案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多、损失不大,但已显示出美国恐怖袭击的制造者和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为美国本土安全敲响警钟。

  [一言不合就“恐袭”]

  休斯顿一名黑人男子手持左轮手枪,在一家商场外向多部汽车开枪,导致至少9人受伤,最终被警方当场击毙——这是美国26日发生的最新一起枪击案。

  凶手那森蒂塞是一位在法律事务所任职的律师。据了解,他因与事务所发生争执而动了杀机,本次犯罪地点在休斯敦的购物中心附近,时间选择在早晨,他专门针对路边正在开车的人射击。

  没有庞大的幕后组织,没有同伙,不是奉恐怖组织命令而为——17日发生在新泽西慈善马拉松起跑前的炸弹爆炸事件也是如此,阿富汗出生的美国公民拉哈米“自导自演”了这起爆炸案。而除此之外,当晚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切尔西社区、造成31人受伤的爆炸和被藏在附近的5个爆炸装置的背包也与他有关。

  而一位“纽约炸弹客”在博客贴文宣称,曼哈顿的爆炸案是由同性恋维权人士所为,目的是想报复对同性恋的压迫。然而,这个烟幕弹已被辟谣,究竟谁在制造恐慌和仇恨,令人深思?

  [百密一疏 “独狼”难防]

  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不利状态下,总会有让恐怖分子可乘的安全漏洞。

  美国国内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也成为了恐怖袭击的导火索,其自由开放、移民众多、政治思潮云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本土反恐工作即使层层布防,也难免“百密一疏”。

  特别是近年来“伊斯兰国”作乱,并且不断渗透,加大了反恐难度,本土恐怖“独狼”崛起已成为新的威胁。17日晚,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一家购物中心发造成10人受伤的持刀伤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此次“独狼”袭击,不禁让人想起今年同样发生在美国的奥克兰“6•12”恐怖袭击案。在那次袭击中,虽只有1名恐怖分子持枪袭击,但却造成50人遇难、53人受伤,可见“独狼”袭击杀伤力巨大。

  “独狼”其实一直都是恐怖组织的活动形态之一,他们在意识形态、思想和战略上接受“基地”组织核心层的领导,在具体行动方面则独立策划、独立实施。这种组织结构确保了如果某个“独狼”被摧毁,不会对整体造成太大影响。

  [事件频发 源头难堵]

  9月23日晚,美国华盛顿州发生商场枪击案造成5人死亡。24日晚,美国巴尔的摩市发生枪击事件,导致8人受伤。美国伊利诺伊州东部香槟市25日连续发生两起枪击事件,至少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

  其实,美国枪击案频发,并非偶然。仅在2015年,美国就发生至少372起大规模枪击案,几乎每天一起,全年逾万人命丧枪口,今年上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多达136起。

  枪支泛滥无疑是美国枪击案频发主因之一,美国有3亿多人口,私枪保有量逾3亿支。尽管民间控枪的呼声日高,但政府难有实质性举措。

  纵观这“危情十日”,除了枪支,恐怖分子此次使用的爆炸装置均是简易廉价的自制炸弹,有的内含金属碎片、钉子和钢珠,甚至连高压锅都上阵。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输入类似“制造炸弹”等关键词,制作“秘方”便能轻而易举到手。

  而正是如此,由于许多制作材料均源自日常生活,要从源头上堵住似乎不太现实。或许,比起管控枪支,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网络监管,有效制止恶意传播制造爆炸物品信息的行为。

  [或影响美国大选?]

  接连发生的爆炸事件和枪击案让恐怖主义对美国大选的影响再次浮出水面。几周后,扑朔迷离的选战将最终揭晓,而本来就是焦点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两名候选人的着重点。

  有分析认为,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美国国土安全议题将跃升重要地位。纽约最新爆炸以及“9•11”事件的深远影响,将考验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应对反恐以及国土安全问题的理念。

  不过,法新社指出,爆炸枪击案对本届美国选举选情影响尚难预测。今年早些时候的奥兰多枪击案以及欧洲多国发生的恐怖袭击,对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就并未产生明显推动。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

相关阅读

如果有来生不愿改变任何一天

我之前讲过6个字:守本分,有期待。因为积极的改革和光明的前景,我觉得之前的期待的确都得到了印证。这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在我身边就能感觉到的‘创新’。

谁来打击马六甲海峡的海盗?

有一个办法就是引入大国力量,比如引入中国的海军和海警的力量。倘若如此,估计马六甲海峡也会像红海和亚丁湾那样安全。当然,这些国家估计会非常警惕中国的威胁,宁可让海盗猖獗,也不愿意“引狼入室”。

邻避问题,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增加居民对监管者的信任,让居民相信官方的风险评估,或许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邻避问题”。而建立信任的起点就是:一个更公开和透明的决策过程。

不听话的年轻人不适合机关?

所谓老同志“不好惹”,其实是个伪命题。年轻人不妨想一想,自己在家里是不是还会跟父母有“代沟”呢,何况走出家门踏上社会与人相处!

  • 希拉里和白宫的距离有多远(图)
  • 职工为何“默许”企业低缴社保
  • 鲁先圣:为奖掖青年而燃烧的鲁迅
  • 日本人为何推崇中国诗人白居易?
  • 不吹不黑,李易峰演技到底是什么水平
  • 一个人单身太久是一种什么体验?
  • 秋天来帝都邂逅女神级甜品(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