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9月30日02:39 深圳晚报

分享

  原标题:深圳“科技影视周”蜕变记

Sleepace享睡创客团队在深圳的创业故事短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受访者 供图

享誉世界的3D Mapping面部投影秀在开幕式上亮相。深圳晚报记者 黄铭 实习生 黄达琛 摄

   深圳晚报实习记者 黄嘉祥 蒯宇澄

   这座年轻的城市,在9月的夜晚屏住了呼吸。

   鹏城入夜,华灯初上。9月27日晚,被誉为国际科教影视界“奥斯卡”的“中国龙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场为期7天跨越科技、影视、文化的首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随之落下了帷幕。

   落幕,并不代表着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深圳建设文化品牌的旅程中,这是一个科技、影视、文化三者跨界融合的开始。

   科技催生文化,文化反哺科技。当科技邂逅艺术,影视与文化碰撞,创新与城市文化融合。无限的可能正在这座“创新之城”孕育着。

   科技影视周:契合深圳优势,彰显深圳气质

   这注定是一场与众不同的科技影视周。

   原本只是两年一届科教影视圈内的事,在这短短的7天内,“科技+影视+文化”相互发生碰撞、融合,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走向大众。一改以往机械、呆板、说教的科普方式,通过炫酷的科技产品、影视作品来生动地展现,吸引全民参与,感受深圳的科技魅力和创新文化氛围。

   9月27日晚,伴随着“中国龙奖”的揭晓,首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完美落幕。但对于蒋宇杨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还要为这个“开始”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蒋宇扬是深圳市科协主席。深圳市科协分别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和国内首个绿色电影活动——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如何将活动继续办下去,将“中国龙奖”永久留在深圳,打造出一个媲美奥斯卡、戛纳等世界电影大奖的活动,蒋宇扬陷入了思考。带着这些想法和困惑,他向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求教,李小甘说“还可以把这个活动搞得更有意义,深圳要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科技电影节”。一锤定音,“科技+影视+文化”跨界融合的“科技影视周”方案就这样出来了。期间,也得到了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的大力支持。南山区是深圳高科技强区,举办科技电影周当仁不让。

   记者采访时,蒋宇扬对这次科技影视周的举办给了三个定位。

   一是发挥深圳优势,彰显深圳气质。“创新、激情、工匠、包容”是深圳特殊的城市气质,科技电影周是深圳的一张“名片”,一方面向世界宣传深圳,让世界了解深圳,另一方面让深圳了解世界的最新科技前沿,时时保持年轻的心态。

   二是将科技电影与科普结合起来。这次科技影视周上有一个特别的亮点就是,让科学家走蓝地毯,目的就是树立科技英雄,让科学家也像明星一样成为大家,特别是成为青年学生的崇拜偶像,从而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在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深圳的发展趟出一条新路。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催生出一个新业态——科幻电影。美国加州既有硅谷又有好莱坞,深圳既有高新科技园,也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城。市科协有个初心,那就是希望以科技与文化为纽带,在深圳大鹏打造一个科幻电影拍摄基地,吸引国内国际的电影公司前来投资。目前,中国有很多影视城,但都是拍历史片的,拍科幻片的没有,这将是一个很好、很大的产业。

   通过与国际国内专家的座谈,蒋宇扬对举办这次科技影视周有了新的感悟,这是他认为更重要更需要做的事情。

   在深圳这个“创新之都”,早已不缺科技创新,但文化却是个短板。科技催生文化,文化反哺科技,二者的密切融合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的高度。在蒋宇扬看来,补齐文化短板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了。

   科幻电影产业是一个抓手,在带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助推中国动漫、VR、AR,促进深圳生物工程、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科技、未来产业提升水平,向高端化发展。最近《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小说不断取得雨果大奖,充分说明我国科技文化已经萌动,方兴未艾。内容有了,只欠等待着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的融合,拍成优秀的科幻片。

   “科学代表硬实力,文化代表软实力,有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综合起来就是文明”。对于未来,用一个哲人的话来说,“文明的竞争才是世界上的终极竞争”。蒋宇扬认为,“中华民族要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与文化发展必须两手抓,缺一不可,深圳可以率先探索”。

   未来,抢占科幻影视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也会随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输出产能与推广中国文化的目标。

   硬蛋“软化” 跨界尝新

   科技影视周的跨界融合,与硬蛋科技正在寻求“软化”的理念不谋而合。

   作为活动的协助承办方,硬蛋科技董事长康敬伟毫不掩饰公司的野心。

   他从微软、IBM等芯片的国内线下售卖发家,2011年一手打造“元器件的京东商城”——科通芯城,将产品融入互联网电商,迅速连接了300多万家中小型电子制造业客户,为他们提供正版廉价的芯片。

   又在2014年成立硬蛋科技,为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行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孵化智能硬件”。

   目前,硬蛋科技平台上已经汇集了1万多个智能硬件项目,智能手环、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汽车智能后视镜……最新的创意产品琳琅满目。

   “智能硬件本身就是跨界的产物,” 康敬伟说。“它不是一个手表一个手环这么简单,Iphone如果没有APP的内容,和普通的按键手机没有分别。硬件+软件+云服务,这才是智能硬件。打通三方,需要的是内容。”

   去年年底,康敬伟意识到公司在内容上极其薄弱。作为一个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产业链服务是他们的长处,但他觉得这些都太硬了,一定要把硬件软化,生产出内容。

   时机也巧,碰上了深圳首届国际科技影视周。这个原本两年一度的 “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今年已经第九届了。

   这个相当传统和专业的科教影视界的年会,主办方从世界各地请来像Discovery(探索频道),BBC(英国广播公司),日本NHK这样顶尖的纪录片制作方,评出国际科教影视界“奥斯卡”的“中国龙奖”。

   这一次将转变得更亲民,走入大众。

   硬蛋拿到这个机会,略显激动。在深圳,不缺像硬蛋、大疆这样的科技企业,缺的是好内容,好的文化名牌,相当于深圳市也存在让科技软化的问题,这正好和企业接下来发展的方向一致——从科技跨界到影视、文化,生产更多自有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

   于是,“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转型升级,成为“国际科技影视周”,走向市民。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硬蛋科技成为了活动的协助承办方。

   刚开始,硬蛋团队还是无法避免向传统的思路去想,作为一个硬件公司,大家觉得能做的就只是一个展,借文化搭台,做一些硬件的事情。但真正开始做了之后,硬件和内容发生关系,跨界的思维竟引发了链式化学反应。

   他们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会收到这么多良好的回应。 HTC(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要跟他们合作,一起做VR电影,放到科技影视周的内涵里面,也可以放在HTC商店里。IP方也主动联系康敬伟,《终结者》愿意结合硬蛋的机器人做线下周边,《魔兽》找他们做大型声光音乐秀……

   政府搭台,让硬蛋和很多平时难以接触的顶尖科学家坐在了一起。在和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聊天时,鲁白的一个想法点亮了康敬伟。鲁白提出要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拍一部纪录片,康敬伟兴奋了:“其实中国真正不缺好的内容和好IP,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既有文化味又有科技元素,像《伶人往事》的感觉。”

   “VR电影让科学因素更强烈,屠呦呦纪录片让人文因素更强烈,科技电影周真正的外延和内核就更广泛了。我们既有科技秀和VR展示,又有内容,不像此前,只是几部纪录片放一放。”康敬伟说。

   第一届科技影视周打响了头炮,硬蛋科技希望未来将跨界创新玩得更彻底。

   “跨界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在康敬伟看来,跨界已经成为了智能硬件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今的尝试就是提前布好局。不过高端电子制造业也不能丢,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积累了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制造业,推动深圳制造产业升级,同时也吸引着一个个创客团队来到深圳,寻找他们创意的着陆点。

   深圳创客:内心痛点激发颠覆式创业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散落于Sleepace享睡创客团队的办公室,这是深圳南山区科技园中无数创新企业之一。黄锦锋揉了一下眼睛,起身走到窗边拉紧了窗帘,一身黑色的文化衫有点显眼,衣服下方印着“我享睡好觉”几个字,正是Sleepace享睡创客团队的理念。

   9月27日晚,在首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的闭幕式上,他们在深圳的创业故事短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这是一个给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者从默默无闻的背后走向台前的转变,与开幕式上科技和影视界“大咖”走过科技创新长廊和蓝毯,走进人们的视野相契合。

   他们背后的故事,通过影片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正是最好的诠释。

   创意萌生于2011年的一个晚上。正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读研的黄锦锋像往常一样打电话给奶奶,但却一直没人接听。最后只能在凌晨打电话叫醒邻居去看奶奶,确定没事后才安心。

   经过这件事,加上自己也曾多次看到老人在睡眠中离世的新闻,他十分希望能够随时了解奶奶在睡眠中的体征参数,也希望能为此做点什么。

   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发:通过智能设备,帮像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监测睡眠健康指标,并且上传云端,能让远在他乡的亲人随时了解情况,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睡眠质量改善。

   这是他创业最初的创意,也是他内心的痛点所在。

   黄锦锋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两个正在北大读博士(微电子专业)的师兄戴鹏和沈劲鹏。在实验室里研发传感器芯片是他们日常的工作,他们的导师也非常鼓励和支持他们把研发成果转化出来,“这样才有意义,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一拍即合。2011年2月,他们创办了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彼时的深圳,正盛行着一股“山寨风潮”,他们的研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着手前人未涉足过的领域——智能睡眠监测和改善。

   这是一种颠覆式的创业,但也意味着他们面临失败的概率更大。

   在创业的前两年,他们研发出的睡眠监测产品,遇上了冰冷的市场。还好在他们“最后一搏”中,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重新找回了信心。

   不料,2014年上半年遇到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产品无法继续生产,连工资、房租也拖欠了好几个月。

   坚持与否成为了团队最大的抉择,最后大家决定赌一把,借了一笔对于他们当时而言“很大的一笔资金”来维持经营。如果输了就先找份工作还清债务再重来。

   幸运的是,他们赌赢了。

   2014年下半年获得了戈壁创投2000万元的投资,渡过了难关。之后的两年中获得了另外两轮更大的融资。

   创客团队在不断成长,从 5年前的一个创意,3个人的创客团队,成长为一家100多人,市值达4亿多元的创新公司。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在同行的竞争中,占领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深圳给我增加了50%成功的可能”,回想起在深圳创业的酸甜苦辣,站在如今1200平方米的公司里,黄锦锋揉着眉间说道,如果我们在其他城市创业,或许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置身于创业的生态圈,黄锦锋是无数创客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他们的故事在这次科技影视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不仅仅Sleepace享睡创客团队,根据科技影视周的发展方向,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团队的故事,通过影视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增进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传播创新文化。

   事实上,这也和举办深圳科技影视周“科技拍客大赛”的初衷相一致,活跃于各地的拍客,以此为契机,开始更多地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用镜头记录下他们背后的故事。

   九品拍客:记录科研背后的故事

   9月19日的上午,曾被称为“九品拍客”的张云襄持着摄像机走进了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内“印客时光”(众创空间)的三楼,为一位90后科技达人罗澍,拍摄一部科技题材的短片——《90后科技达人打造出首颗开源卫星 初中时造火箭发射》,作为深圳科技影视周的“科技拍客大赛”的参赛作品。

   1992年出生的罗澍,是在2011年研制出国内民间第一枚火箭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如今科创航天社区的主席。科创航天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民营航天的机构。

   事实上,罗澍从初中开始便迷恋上了制作火箭和航空知识,把自己制造的卫星连接成通讯网,用自己的火箭把卫星送上天则是他的理想。

   这也是张云襄在得知深圳举办“科技拍客大赛”后找到罗澍的原因。

   今年35岁的张云襄是中国较早的一批拍客之一,兴趣所致,从2007年开始便成了一名专业拍客,取了一个“九品拍客”的网名,在张云襄看来,“这样比较贴近民众”。

   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拍客生涯,先后在东莞、广州、深圳等地,通过“扫街”的方式,寻找拍摄题材。

   张云襄关注最多的是社会热点、公益、慈善、救助等题材。在他看来,“这样的题材能够帮到别人”,这也是他近10年所一直坚持的拍客情怀。

   其中历时最长的一段视频,也是他至今难忘的一件事。2009年12月,他在广州火车站的街头遇到了一名全身多处烧伤的小男孩——小运发,以乞讨的方式筹集手术费。

   为了帮助小运发,张云襄从广州来到小运发英德的农村老家,把小运发真实的情况用镜头记录下来,发布到网上,一一消除网友的质疑,最后筹集了20万的手术善款。

   后来,在小运发每一次手术时,他都会用镜头记录下来,让网友及时了解情况,这期间历时一年多。这件事上了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九品拍客”的名号也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同时,张云襄以“好摄之途”为名,在多个视频网站开设了专辑,距今已经发出了1000多条视频,点击量最多的时候达500多万,他拍摄的视频也帮助了许多人。

   张云襄走过的足迹不少,也曾拍过各种类型的题材,无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都有他的身影。

   不过,当他听到“科技拍客大赛”时,感到有点惊讶,这是他第一回听说,也是第一次参加,拍客圈子里的朋友也大多是第一次参加。

   于是,通过朋友介绍,张云襄认识了罗澍,得知罗澍是火箭和卫星的民间科技研究者后,心里便有了主意,“就是他了”。因为研究火箭和卫星离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卫星和火箭,但究竟如何研发的,却没多少人了解,大家都对这个比较陌生,所以也更需要记录下来。

   沟通很顺畅,很快便得到了罗澍的同意。拍摄的地点也选在了罗澍所在的公司——广东科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其实在拍摄这个题材之前,我也是对火箭、卫星的研究一窍不通的”,张云襄坦诚,自己在拍摄前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然后才开始了拍摄,“不然也拍不了”。

   拍摄的时间持续了一天,最终剪辑出来的作品,只有5分钟。这是科技拍客大赛的规定,张云襄感到有点遗憾,他觉得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在视频中展现出来。

   在他看来,大家对于科研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这次的拍客大赛也引起了他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他表示自己以后会往科技领域做更多的尝试,通过手中的镜头记录下科研背后的故事,传播出去。

相关阅读

如果有来生不愿改变任何一天

我之前讲过6个字:守本分,有期待。因为积极的改革和光明的前景,我觉得之前的期待的确都得到了印证。这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在我身边就能感觉到的‘创新’。

弱女子面对劫匪为何如此从容?

很多华裔开始支持持枪权,枪支也是好人有效保护自己的武器。

李敖:台湾的遗物

台湾不曾败坏他,他反而拖累了台湾。早在三十年前,他便沦为台湾的遗物。

民主生活会上对市委书记的批评意见

听了书记的对照检查,触动很大。这个检查非常全面,也很深刻。

  • 专访张一白:《路过》其实讲的是孤独
  • 朋友圈证据能否成为法治进程加速器?
  • 刘备出征为何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
  •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三首“撩妹情诗”
  • 古力娜扎到底做了什么?被黑的总是她
  • 支招:破除已婚男人出轨的三大套路
  • 安利澳门最好的吃喝玩乐场所(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