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0月17日07:40 中国青年报

分享

  原标题:我们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吗

视觉中国供图

  调查:孩子们还适不适合阅读“四大名著”?

  读了秦春华老师关于孩子阅读“四大名著”是否合适的见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十岁的我趴在沙发上读《西游记》,读到描写猪八戒的文字时,笑出了口水滴在书页上;另一个是我十三岁时,妈妈翻看着《红楼梦》问爸爸:“这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让咱儿子看好吗?”

  一方面,孩子读一些书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家长老师斟酌损益忧心忡忡,生怕孩子读到不合适的内容。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已经长大的孩子,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我以为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标准有四:一为内容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二为文字本身造成阅读障碍的大小;三为对孩子的吸引力;四为正面影响的大小。秦春华老师的观点认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经典都存在负面内容,同时文字本身较为晦涩,所以不能说其合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先说内容。不能否认三国中有阴谋诡计,水浒中有血腥暴力,红楼中有男女情爱,西游中有佛教禅宗,但这些内容分别是每一部书的主旨与核心吗?显然不是。而秦老师在探讨名著内容时已带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将一些并不显著的不足放大。诚然,家长们永远希望带给孩子最健康向上的作品,给予孩子最纯净无害的环境,此乃人之常情,秦老师显然也是更多站在“秦爸爸”这一立场上做出的思考。而问题是,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的残酷性不会因为家长的隔离而有任何改变,而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温室独自面对这一切,难道应该让孩子始终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话中吗?不应该让孩子从书中对真实的社会有所认识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书籍。当今媒体无孔不入,“厚黑学”“谋略之术”大行其道,含有色情意味的广告、节目并不鲜见,暴力游戏闪烁荧屏……相比之下,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况且,孩子是能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他们没有那么莽撞,不会一味效仿,就像极少在游戏中打打杀杀的孩子会在现实中杀人一样。孩子在阅读中关注更多的是那些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的内容,其余的则常会忽略,因而名著中的成人化内容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痕迹。

  再说文字本身。根据小学时代我对同学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四年级的孩子认识《三国演义》原著中95%的汉字,虽说不能把握细节文意,但理解情节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四大名著中的不少故事都耳熟能详,这也降低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小学课本对《武松打虎》等篇目的收录也可以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不大。再者,我认为略高于当前认知水平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永远停留在漫画、绘本、童话的程度难以让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下意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文言熏陶,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名著中的不少文言表达精辟而有味道,每每越读越觉精妙隽永。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成年人不曾想象的,以我之见,应当鼓励孩子去接触这些汉语言经典,纵使最初阅读有困难,之后也会愈加顺畅。

  四大名著的吸引力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为其文学地位,二为其内容。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四大名著是毋庸置疑的经典作品,孩子对四大名著心存憧憬与向往,这足以吸引他们捧起厚厚的书本,翻开第一页。而能够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的,是内容。

  我观察的结果是:如果一个孩子读三页、五页名著后注意力转移,他很可能不会再继续下去,甚至之后的很多年都不会去读。而读十页以上,常常就能真正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越读越有兴致,直至欲罢不能。现代中外儿童书能令孩子一口气读完的有不少,但能让孩子有兴趣读第二遍、第三遍的却不多,因为它们缺少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吸引力,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印记。而四大名著恰恰相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常读常新。从读故事到读情节,从读语言运用到读结构布局,从读人物形象到读思想情感,四大名著始终有其强大的魅力。难怪有人说,真正的好书适合九至九十岁的人阅读。各有所喜,各有所取,各有所悟,可以让人一生与之相伴。

  最后谈正面影响。以自身为例,最直接的好处是,当年的我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学会了不少成语,受到了语文老师的几次表扬,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一次,我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交谈,他说:“你一开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想,他如此评价,是我与他谈了不少四大名著、孔孟老庄的缘故吧。陪伴我长大的不只有米老鼠、海绵宝宝,不只有哈克贝恩、哈利·波特、哆啦A梦,还有顶天立地的孙悟空,还有刘关张,还有宝玉、黛玉,还有一百零八位喝酒吃肉的水浒兄弟。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最根本的不同是,它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人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我可以自豪地向外国朋友说:“这些都是数百年前的中华先辈们留下的故事,你们有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阅读四大名著,就是为心灵的土壤加一点养料,让我们在面对纷繁的外来文化时能够自信而坦然。

  综上所述,我认为孩子是适合读四大名著的。然而,问题并没有结束。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善良的人想给非洲孩子送些鞋子,他思来想去什么样的鞋子最合适,最后选定一款。当鞋子送到非洲时,那里的孩子却说,我们不喜欢穿鞋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总是好的,而我想说,请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读什么样的书,而不是所谓合适的就是必读书,所谓不合适的就是禁书。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读书,愿意读书,因为如果孩子不读,即使有再多合适的书也毫无意义。

  在娱乐方式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的阅读,更需要来自身边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领略到阅读独有的乐趣。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孩子会去读三国而不仅是玩三国游戏、打“三国杀”;我希望听到,一个孩子在被问及为什么读四大名著时不会说:“这是老师推荐的。”而是会说:“因为我喜欢。”

  (作者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

  我不主张青少年过早阅读《红楼梦》

  最近,《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栏目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老师的《“四大名著”适 合孩子阅读吗?》一文后,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认同秦老师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 “少儿不宜” 限制了学生自由阅读。有些论 者,可能对秦老师的文章有误读之处。我冒昧揣测,秦老师文章的本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善意提请大家注意名著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如此说来,青少年阅读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名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名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晶,流淌着民族精神。

  但什么时候读,如何读,就值得我们探讨。姑且不论《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但就《红楼梦》而论,我不主张青少年过早阅读。

  《红 楼梦》的阅读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珍藏。但珍藏有个前提,珍藏者至少是一个识宝 人。一块宝石在识宝人眼中是珍宝,但在普通人眼中,容易被视为砂砾而遭弃。对于《红楼梦》的阅读,鲁迅有一段名言流传甚广:“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 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此,青少年阅读《红楼梦》能看到什么呢?不妨去问问读过该书的孩子们。

  尽 管吕贻晓老师在《讲点策略 四大名著其实适合孩子阅读》一文(见《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第10版)中,以他的学生在作文中对名著语言的借鉴为例,认为 这些文字“诗情画意、真情实感”,证明了阅读《红楼梦》之必要,但仔细阅读后,我发现看似华美的文字背后,是真情实感不足,矫揉造作有余。背后存在的还是 什么时候阅读和如何阅读的问题。

  有如奉上一大桌山珍海味,让肠胃功能不健全的人来享用,对他来说不是美味,而是一种负担;硬要张嘴 吞下去,其结果可能是肠胃功能更加失调。同样,对于阅历尚浅的青少年,特别是处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他进入《红楼梦》宝库寻宝,对大多数人 来说是一厢情愿,甚至文字的读通都是问题。硬着头皮阅读的结果,可能是宝物没有发现,捡到的是一地鸡毛。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神 值得仰慕,“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悲情令人动容。然而正如秦老师在文中所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 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年轻时候阅读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难以磨灭的;悲伤情绪的过早体验与感染,一定会影响他精神的发育与 成长。秦老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特别是敏感、内向的青少年更要慎读。

  当然,会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要去刻意填充 和限制;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力,相信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免疫力,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少年阶段的判断力和免疫力是有限的,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 期,其心理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常会出现情感冲动占上风,心智早熟的人毕竟不多,要做到独立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是十分艰难的一件事。我的教师生涯 中曾遇到极端个案:有一位女生,性格十分敏感而细腻,迷上了台湾一位女作家的情感作品而难以自拔,后因情感问题,服毒离世。

  我始终认为,儿童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滋养,但是要引导他们去接触与拥抱正面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希望,多一些前行的动力。

  所 以,我建议有识之士们,为了青少年的成长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保证名著的相对完整性和保持其精神内核的前提下,对古代文学作品多做一些选读和评注工作,让 青少年读得更健康,更营养。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要承担阅读引导责任。这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一刀切的阅读,是一种偷懒 的做法,也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谈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时,曾引了阿尔卑斯山入口标语牌上的文字“慢慢走,欣赏啊”,告诫我们不要忘了艺术欣赏之路上的不同风景。同样对于青少年而言,当他走上名著阅读路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醒他们:“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为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 张秋达 )

  Save

责任编辑:吴颜

相关阅读

女神朴槿惠的倒掉

中韩关系自2016年年初以来急剧恶化。此前饱受中国媒体宠爱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其形象也迅速从端庄贤淑的“朴姐姐”滑落为因为得罪中国而惴惴不安、日夜为糟糕的韩国经济状况担心的“绝望的女人”。

这局长好奇怪,平时不散步却爱酒后“暴走”

一提到领导奇葩怪癖,我脑子马上闪过的就是前一任分管副局长,虽说去年已调离,但每次想到他,我就会腿疼。

自然资源丰富,可能导致腐败?

一个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矿业可能催生腐败。

借别人的悲剧,倒自己的苦水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

  • 谁的演说对特朗普的杀伤力最大?
  • “电水壶煮内裤”应“宁可信其有”
  • 八十年前红军银行存折是什么样子的
  • 偷袭珍珠港后日本舰载机为何不敌美军
  • 这部马来西亚神剧,看完真的高潮了!
  • 大叔的魅力:前有田朴珺后有张靓颖
  • 秋天去哪?北京十大赏秋好去处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