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白鹿书院”院长、作家陈忠实专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4:54 国际先驱导报
“白鹿书院”院长、作家陈忠实专访(图)

陈忠实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情结”。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创立以“守住中国文化的根”为宗旨的白鹿书院,作家陈忠实直面“国学边缘化”,开始行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度报道 近日,一所以“白鹿”命名的书院在陕西创办,创办者就是因长篇小说《白鹿原》驰名文坛的作家陈忠实。白鹿书院是非营利性的文学艺术及相关文化研究组织,陈忠实将以此为基地与诸多学者一起习文研艺,游学讲
学,其宗旨则是“守住中国文化的根”,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这一书院的创立恰逢国内“国学边缘化讨论“热闹之时,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一书院对发扬传统文化又将起到什么作用?7月3日下午,陈忠实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专访。

   文学边缘化不是坏事

   《国际先驱导报》问:您创办白鹿书院的初衷是什么?
    陈忠实答:创办这个书院,一是要探讨传统文化精华对今天的意义;二是关注当代人文心理新的倾向;三是想做点实事,现在不是出书难吗?没有名气就出不了书,我们想帮助新人出书。
    问:传统文化有边缘化的苗头,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商业社会、经济社会特性使然,您怎么看?
    答:实际上我对商业社会没有太大抵触。陶渊明能采菊东篱下,是因为他能吃饱饭,如果他连饭都吃不饱,即使给他一个桃花源,他也早跑出去要饭了。当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家都饿着肚子,什么文化文学的东西都谈不上,读者饿着肚子读不了小说,作家饿着肚子也写不了小说。从那个时期过来的我们对现在的经济社会持肯定态度。
    问:但它确实也使文化尤其文学离开主流人群的视线。
    答:至于说文学边缘化,我看不是坏事,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不以经济为主体,让文学成了中心,反倒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没有先例的。作家不要、也不应该总想着到中心位置去,现在的情况是正常的。

   传统文化边缘化只是表象

    问: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在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从《诗经》到《论语》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太丰富了,最重要的,它们不仅属于我们一个民族,也属于各个民族,它表达着全人类共有的情感,只不过是用我们古典主义的方式表达。而我们还有着诸如“和谐”“天人合一”“淳朴”等特有精神内涵,这些对当代社会意义重大。另外,现在已经达到初步富裕,就该静下心来了,静心想想我们的文化传承。现在,最贫穷的农村也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意味着他们也开始需要文化的东西,那我们给他们什么东西?
    问:传统文化有边缘化苗头,您觉得这一苗头所依赖的社会心理是什么?
    答: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历史不只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它更深的层面是旧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心理秩序不断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现在正在进行中。这一过程中的人内心会处在焦灼痛苦中,特别是文化人,这样的过程在以前也出现过。鲁迅小说《风波》就有一个细节,某人进城被剪了辫子,回去后家里陷入大的恐慌:没有辫子怎么活啊?我非常钦佩鲁迅捕捉历史细节的能力,辛亥革命最形象化的“影响”都在这个辫子上了,那一刻,支撑这个人以及全家心理秩序的东西被打破了。
    而在八十年代初,在一个小镇上我看到三个年轻人穿着喇叭裤走在大街上,很快的,街道两旁的人互相招呼地都出来了,跑到路边,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这几个年轻人。那一刻,他们的心理秩序也被打乱了。八十年代心理秩序最外在的表现就是中山装,审美观道德观都在那个衣服上头,心理的平衡点也在那里。
    现在,新的审美平衡和心理秩序也在建立中,传统文化的问题其实是其表象之一。

    一个书院的“局限”

    问:作为一个书院,能在传统文化传承上起什么作用?
    答:说句实话,就一个书院能有多大影响?更核心的还是教育部门,之前我就多次在会议上建议: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课本中的比例。
    问:如何让现在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似乎更大。
    答:我不会上网,对它不了解,但昨天晚上我接待一批保加利亚作家时,连他们都说,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我想对学生说,更多接触、沉浸传统文化,有这些东西垫底,他们的内心会有自信。
    问:为什么会有——自信?
    答:那都是学问啊,有了学问才能自信,最重要的,这种自信是骨子里的,伴随一生。你到网上装一袋子东西也不会有这种自信。
    问:您就是这样吗?
    答:不谈我,就不对号入座了。
    问:现在中国有四个书院,您觉得白鹿书院的个性是什么?
    答:现在才成立一个礼拜,还在探索它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过几年我才有发言权吧。
    问:在创作上,您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理念;在观念上,又弘扬传统文化,您是否担心会被一些年轻作家称为“复古”?
    答:我不担心,文学本就是每人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行创作,谁都不可能类同于另一个人,否则两个人都没有意义,我一般不妨碍别人,只有对完全反艺术的才会说一些看法。
    问:比如……
    答:不说,不说别人。(大笑)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