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字

一份午餐与山区孩子的求学梦

    幸福,对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出奇简单,只是一餐热腾腾的午饭。当城市里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过剩的时候,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却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在贵州省一些山区,很多小学还没有建立寄宿制,一些学生每天上学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中午只能吃从家中带来的土豆、苞谷饭,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什么都没吃,饿着肚子上课。

    贵州纳雍县羊场乡距县城91公里,从县城到羊场乡需要坐2个半小时的车,都是盘山公路。 羊场乡属于典型的高海拔岩溶山区,最高海拔2476米,最低海拔1280米,高低落差大,沟壑深。

    场坝小学海拔在1870米左右,学生分散居住在山谷里。从乡里到场坝小学的山路很艰险,路是前几年才开山辟石修起来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峰,有些路段坡度有40度,还需要180度大转弯。站在场坝小学操场上,举目四望,四周都是山,只有国旗在屋顶随风飘。

    从场坝小学再往山里走,爬上一座山顶,有一片平地,平地上有一座小学,校舍用石头和砖木垒成。学校没有正式名称,叫中坝教学点(挂靠在场坝小学)。山头叫大梁子山,海拔1700多米,所在村叫曾底坝村。

    在曾底坝村,除了种庄稼之外,没有任何资源,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但是土地贫瘠,耕种乏收无法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现实。

    中坝教学点由村民自发建造,校舍用石头和砖木垒成,条件非常简陋,各个年级的学生混合上课。学校有近180个学生,55%以上的学生距离学校较远,每天都要花40分钟左右走4-5公里山路去上学。

    当地学生的家庭普遍贫困,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由于学校没有条件提供食宿,孩子们在家吃完早饭去上学时,只能带一两个煮熟的土豆当作午餐,有的甚至连土豆也带不起。中午,他们只能啃冷土豆,或是饿着肚子,直到下午放学后再走约1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回家吃晚饭,有的孩子因此而辍学。

    现在,学校有4位老师,都是代课老师。穆其礼,今年61岁,初中毕业,曾经在老家赫章县的乡村学校代课,代了20多年,再加上在中坝教学点的代课生涯,已经代课30多年。穆其林,今年30岁,2007年时到的中坝教学点;穆其玉2003年从中专毕业,被村里请到学校任教,一直到现在。穆其礼是穆其玉和穆其林的父亲,一家三口在这山头已经呆了好多年。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又招聘了当地村庄的一位女孩子,她1996年出生,初中辍学后成了这里最年轻的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的工资是每月600元,一个学期算下来是3000元。最初办学的时候,还收取每个学生每个学期50元学杂费,在很多学生交不起后,也就不收取了。

    羊场乡中心校校长孙奎说,羊场乡有12所完小,7个教学点,5136个学生,“大多数面临中饭有没有得吃的问题。”最早开始供应免费午餐的是羊场乡保卫小学,时间是2010年8月31日,由“希望之光”助学网发起。保卫小学200多个学生,吃到了热腾腾的中饭。免费午餐项目从2011年3月7日开始,在场坝小学中坝教学点实施,180多个学生吃到了免费午餐。

    场坝小学校长张海说,以前很多人给学生每学期捐赠现金,有些钱被家长拿去喝酒或打牌了,“免费午餐是最实惠的捐助方式”。

    2011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日,贵州普安县龙吟镇,爱心免费午餐活动在这里启动。这是继纳雍县之后,免费午餐一个新的落地点。6所小学,2341名学生由此享受到免费的爱心午餐。

    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山区孩子们艰辛求学的一幕幕呈现眼前,他们纯真而又渴望的眼神直穿心底。

    摄影/朱丹阳

往期回顾

《看见》栏目欢迎投稿 | 《看见》投稿邮箱:photo2008@vip.sina.com | 新浪图酷首页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