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炒大蒜、炒黄金……但凡某种商品价格飙升,温州人都会被贴上“始作俑者”的标签,似乎“炒”字已成为温州人特有的投资手段。
高息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总跑路、企业倒闭……又成为2011年以来温州新的关键词。
风波并未彻底平息的的温州,在镜头中展现了它特别的细节。
如果你初到温州,或许会失望,脏乱的城市,拥挤的马路,厚重的灰尘,眼前的景象很难和中国最富裕的沿海城市之一联系起来。只有街上无处不在的豪车和高达四五万一平米的楼盘提醒着你:没错,这里就是温州。
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温州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据浙江省首份民生报告--《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显示:温州除民生改善进程、民生改善水平列浙江全省11市第7位和第10位外,民生满意调查度、民生满意指数都在垫底位置,民生综合指数排名最末。这项报告之后虽然再没有公布过,但温州的问题从中可见一斑。
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商人,确然是富,以致有笑谈,在温州大街上,随便丢个石头就能砸中身价千万的人。而在温州论坛上流传的一份坊间2011温州富豪排行榜上,身价过10亿的也有百人。
富起来的温州人其实很脆弱。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能看到寺庙和教堂,每个小山头都会建一座宝塔镇守。有的企业会请高僧常驻工厂,老总每日都去拜谒,祈求平安。
温州市的玉壶、丽岱、七都,这些最早出去淘金的小镇,都是出老板的地方,同样也是著名的侨乡。移民海外,是许多温州富人的选择。
另一些富豪,则选择隐退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曾经闻名全国的“螺丝大王”刘大元。
1982年,中国最早的民营经济已经在温州活跃起来。但由于当时全国经济趋热,个体私营经济对原有的计划体制造成冲击,中央政府发起了经济整肃运动。在这场全国性的斗争中,浙江省把温州作为重点,温州把乐清作为重点,乐清把柳市作为重点,柳市一些冒尖户被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现在刘大元把自己苦心经营的螺丝店关了,他说只想和家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如今在温州五金市场,刘大元的名字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民营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经济对民营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才是温州乃至所有民营企业主不安的根源。政策的不健全,竞争和分配的不公平,资金周转的困难……这些都使得民营企业主逐渐丧失了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
网上有个段子流传甚广:一个温州眼镜企业主,一年累死累活利润百万。但他老婆一年炒房就获利高达千万。
富起来的温州人某种程度上并未获得安全感,所有的财富仿佛装在一个不停摇晃的玻璃瓶子里。民营企业主对财富的焦虑感,让他们成为了笼子里的巨人。
撰文、摄影/贾代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