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闾丘露薇:十年的时间似乎还不足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19:16 财经时报
作者:闾丘露薇 坐在天星小轮上,从九龙到中环。看着沿岸的风景,十年前为了举办回归交接典礼而兴建的会展中心,已经成为人们习惯了的旧风景。 远远望过去,广场上的国旗还有金紫荆像,让我想起回归之后的那几年,每次回归纪念日的升旗仪式,总是媒体必定要采访的活动。而对市民的提问,总是离不开:“看到国旗升起的心情”,还有“回归纪念日的感受”。不过,后来的几年,这一切已经不再新奇,回归纪念日的升旗仪式也变成了特区政府官员的例行活动。当然,今年的七月一号肯定不同,这个地方会再次成为焦点,因为回归整整十年。 还记得自己刚刚移民到香港,那是回归前几年,那个时候的香港,用戒备和排斥的神情对待来自内地的人和事。在我开口讲不标准的广东话的时候,从对方的眼神,可以感觉到这种疏远和不屑。但是现在,十年之后,在铜锣湾、中环,尖沙嘴这些游客聚集的中心,充斥着普通话,当我走进商店,张口说起标准的广东话时,很多时候又要面对对方的冷落——这正是开放内地游客自由行之后的结果,也让香港人见识了内地游客出手的豪爽。 九六年的时候,申请香港的几所大学读研究生,即便是自己毕业于内地的名牌大学,学历仍不被承认,于是要像申请国外大学那样去考GRE和TOFEL.但就在两年之后,这些大学的大门却向内地毕业生慢慢地打开,不单单取消了这些考试的要求,很多时候内地学历还成为颇有分量的筹码。现在,香港的大学更是跑到内地,和内地的大学争夺起生源来。 因为记者这份职业,有机会去见证在香港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从九七年的金融风暴,楼价的大起大落,到2000年科网股的爆破,还有从97年开始,连续不断发生的禽流感,2003年的非典,都见证了香港人的喜怒哀乐。 还记得在股市最疯狂的时候,大街小巷的银行里,挤满了小股民们。他们的眼睛专注地看着大堂里面那个小小的股票报价机,熟练地报出买卖的股票号码。这些人不是专业的投资人士,他们都是家庭妇女和退休老人,但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和心中的期望。只不过,当股市大跌的时候,这些小散户们望着那部股票机,个个像被点了穴一样,僵立在那里,眼神绝望和无助的样子,成为回看香港这十年肯定不可以忘记的场面。 过去的十年,香港人有了自己的特区政府,这个政府和十年前不同的是:特区政府里面的香港人不再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必须承担起制定者的责任。只是这样的职责对于他们来说显得颇有挑战,因为要从殖民地的思维转变过来,又要和中央保持平衡的关系,来得到香港人的支持。做得好不好?香港人的心里面自然会有一个评判。香港的优势,正在于其有着和内地不同的思维,可以成为内地发展的一个榜样。但当香港越来越内地化的时候,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又在哪里? 两年前,香港电台采访我和一个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制作了一个节目,叫做“不是香港人”,他们想从旅居香港的非本地人眼中来看香港。其实我当时真的很想问他们,“难道我不是香港人吗?”我也问自己,到底我是哪里人。我已经是香港的永久居民,我拿的是香港特区护照,我没有内地的身份证,我拿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我的家在香港,我工作的公司注册在香港,但即使如此,像我这样来自内地的人,在很多香港人的眼中,还不是香港人。 也许是因为我来到香港的时间还不够长,十年,还不足够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十年的时间,香港社会和香港人对于内地的接受程度大大增加,因为大家意识到,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对内地的依托。但是对于内地和香港,同属一个国家的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十年的时间似乎还不足够。 (源自闾丘露薇的博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