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政府评比成灾源于官僚主义泛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07:40 新京报

  作者:王琳

  不必要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确应清理、撤销,但又不能止于简单的清理、撤销。不妨从各地方、各部门的清理总结中展开责任倒查,让因滥设各类评比项目而获利的地方与部门,吐出不当得利,让责任人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

  连日来,各地清理、撤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进入了新一轮高潮。湖北省“经过严格的清理发现,全省三级政府部门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年达万余项,耗资数亿。”此前,湖北省曾撤销484项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从各地与各部门的总结中,可以看出,清理、撤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本身,也已经成了新的“评比达标”。据报道,各省(区、市)项目平均撤销率超过90%,最高的竟然达到了99.1%.有些地方在“节省经费”、“减少财政支出”、“减轻企业负担”上的相互较劲与攀比,已让清理工作事实上异化成了另一种政绩宣示。更不用提责任倒查和追究,反思和自省,对民众的道歉和对未来的承诺,似也不在清理者的“清理工作”范围之内,因而也基本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难道,这场清理、撤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活动,只是为了得到这些由清理者自行统计出的统计数字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正达到为财政减负、为参评者减负的目的,那就应“清理”出当初之所以乐于设立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根源,并在制度上切断这一根源。治标不治本的“清理”,到头来只会陷入“一乱就清,一清就好,一好就设,一设又乱,一乱又清”的困局。

  事实上,清理、撤销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今年并非第一次。如果在清理机制上没有改变,如果依据各地、各部门提供的这些充斥着表扬和自我表扬的总结,就可以宣告圆满结束,几乎可以肯定人们还有机会在几年后,看到再一次的“大清理运动”。

  为何各地、各部门会如此热衷于各类评比达标表彰?客观根源上主要来自于利益驱动。设立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就可名正言顺地借检查验收之机,向参评者收点小费、拉点赞助、搞点摊派,而评比者付出的,不过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名誉而已。如此“投入小,见效快,产出多”的项目,有点权的地方和部门何乐而不为呢?

  在主观上,则主要源于官僚主义作祟。目前行政管理上的各类考核体系,存在着“唯上不唯下”的弊端。握有考核、评比权的上级部门,高度依赖于被考核者的汇报,且习惯于在被考核者的陪同下搞“酒桌检查”,“土特产评定”,“公关表彰”。这种官僚主义也使各类创建、评比、表彰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对参评者而言,往往“一奖功成万民愁”。公众的监督权于异化的各类评比项目中,事实上被排斥。不尊重民意的评比表彰自然弄虚作假盛行。

  泛滥成灾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源于部门利益驱动与官僚主义泛滥,又直接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滥觞与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不必要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确应清理、撤销,但又不能止于简单的清理、撤销。尤其是,清理、撤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本身,不能陷入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

  为此,我们建议,不妨从各地方、各部门的清理总结中展开责任倒查,让那些因滥设各类评比项目而获利的地方与部门,吐出它们的不当得利,让责任人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如果只有好处而没有责任,如何能保证清理之后不会再重新设立,大不了上头风紧时再撤就是了,而且下一次撤得多也还是政绩。

  □王琳(海南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