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聃:没有道歉,钱江潮灾善后有些苍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10:46 新京报

    作者:王聃

  杭州市江干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日下午发生的钱塘江潮水“吞人”事件发生的相关情况和善后工作。(见8月4日《新京报》)。

  截今为止,已有8名遇难者的尸体被打捞上岸。全国舆论的高度关注,江干区的全力作为,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次善后工作将“圆满”完成。但目睹照片里死者悲痛欲绝的亲人,看到报道中的历年观潮遇难人数和防范措施的不到位,这样的善后在我眼里就有了几分苍白乏力。笔者想质问的是:较之这样一起“人祸”,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出面向公众道一个歉?

  道歉,是为了慰藉卑微的生者。对于观潮遇难者的亲人,他们或失去了风华正茂的好儿女,或失去了为家庭遮风蔽雨的顶梁柱。亲人逝去给他们带来的伤痛,只能靠时光才能抚平,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将变得更加崎岖与难行。或许最后相关部门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钱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面向遇难者亲属道歉,进行安慰,让他们不至于湮没在没有尽头的哀痛之中。

  道歉,是为了让政府部门意识到自身的失职,促其做出自省。十余年来,观潮伤亡者已近百数。而相关警示、安全设施和专职救生力量依旧不足———当地政府部门的行政惰性和对公众生命的漠视心态可见一斑。这是它们的失职,也使本应做公众安全“守夜人”的政府,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只有来自自省的愧疚与歉意,才能见证某些负有特殊作用的人并没有忠实地履行职责,从而促进有关管理部门的问责与追究,以规避悲剧的重演。

  道歉,是为了收获一种敬畏生命的文化。各种公共灾难事故中,我们看惯了太多短暂的哀痛,太多事故后相关善后部门的总结与“成绩”,也看惯了太多一串串标志着死者的冰冷数字。灾难来临,面对逝去的不可复制的生命,我们也许会滑落下伤感的泪水。但那短暂的悲痛后,我们依旧会遗忘。几次反复以后,我们将会变得漠然。而倘若能听到官方发自肺腑的歉意声,民众也许更会铭记生命消失的悲痛,培育起生者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道一声歉,天不会塌下来,敢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能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尊重。

  □王聃(长沙 自由职业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