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为何中国A股跌得比美股还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7:19 人民网

  作者:江南

  全球股市似乎正在上演一台“你行我也行”的跳水比赛,具体的点数跌幅等等不用赘述。然而,有一个现象让笔者苦苦思索了很久,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A股市场出现了丝毫不逊色于全球任何经济体股市的跌幅和跌速?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回答。全球经济一体化了,咱们也加入了WTO,不是应该“环球同此凉热”才是吗?不过,假如这个简单的理由就能够概括一切,就难以解释另一个问题:中国的货币主管部门顶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坚持不开放资本项目下货币自由兑换,坚持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渐进原则等等举措,就是为了建立一道与国际金融风险隔离的防火墙,难道这些努力是近乎无用的?

  我们不妨换一个逻辑链来看待上述这些问题。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一轮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上市公司的关系有多大?从表面看,关联不大,甚至很小。因为出事的那些机构如花旗、美林、大摩、汇丰、诺森罗克等,在中国内地的人民币业务规模都很小甚至没有;A股有一些银行,比如中国银行涉及一些次贷资产包,不过规模从目前看也比较有限。当然,美国经济如果就此衰退,会降低消费和进口,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弱相关事件。况且,中国对美出口规模占整个出口比例早已大幅下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即使2008年出口下降一些,也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很大影响。

  对资本市场来说,如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没有变坏,股价却发生了重大下跌,那么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就是股市的资金供给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一直高喊“流动性过剩”的内地资本市场也会“缺钱”?没错,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永远和人们的预期强相关,一旦预期改变,钱也就立刻短缺了起来。

  首先,新兴市场的这轮牛市背后的“总庄家”就是美国,就在华尔街上。因为美元的不断贬值,以及日元套利交易的存在,大量的货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经济增长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在牛市中,这些大玩家的盈利模式很简单,用低息或者有强烈贬值预期的货币进入那些市场,然后利用它们自身的话语权不断唱多,引发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过剩的资金不断推高市场估值,轻松获利。

  现在,大投行们要拿钱自救,一方面不惜抛胸露臀向“主权基金”们献媚,另一方面自然优先斩了在新兴市场上获利已多的仓位回补缺口。如此一来,A股市场纵然有再厚的防火墙,也架不住,况且A股市场又有大量同时有H股的公司,比价效应下自然玉石俱焚。

  其次,除了华尔街烧出来的火,A股市场自身也放了一把大火。大家都知道,单纯以静态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水平看,A股估值肯定是过高的。但为何仍然有大量的人看多?简单地归咎于“不理性”是不客观的,深层次的原因是:首先,股改虽然基本完成,但是大量的股权仍不流通;其次,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最后,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高增长有可持续性。这三个理由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让A股跌不下去的逻辑链条:因为估值虽高,股票的供应量却有限(大股东手里捏了筹码抛不出来,也不像香港那样可以融券做空),而市场的资金面又充裕,只要短期不跌,以时间换空间就能等到泡沫消化、估值合理的时候,也就有了重新上涨的动力。

  可惜的是,这些预期最近被一一打破。资金面被华尔街危机抽紧,供给面更发生了大事件。一方面大股东蠢蠢欲动,比如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一边说“任何时候卖出民生银行都后悔”,一边却抛出了几十亿元的股票,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公开增发成时尚,平安保险一家伸手要1500亿元,直接成为暴跌导火线,而此前中信证券、中国船舶、万科、振华港机等等大企业,一伸手都是数十亿元以上的再融资规模。

  本来大家以为股改结束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企业即使想融资也应该采取更有利于股东利益的办法,而不是像平安一样连融资用途都不说明就露出天量欲求,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所以现在人们不禁疑惑,难道“股改”白改了,大股东可以一如既往地合法地“玩死”我们?在这种强烈质疑、气愤、恐惧的预期下,用脚投票拒绝再玩是唯一可能发生的悲惨结局。

  综上所述,A股跌得比美股惨,不过是“政策市”、“圈钱市”的后遗症。管理层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恢复投资者信心,就有让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建设的成果付诸东流的危险,就可能有比暴跌更坏的结果。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