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0:16 新京报
周瑞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树立以人为本的判断标准

  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就要把人从“经济人”转变为“和谐人”。

  新京报:既然市场化方向没有问题,那么,第三次思想解放,到底要解放哪些思想?对象是什么?

  周瑞金:这一次思想解放,要突破的是传统的发展观念与全能主义的政治模式。第一次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第二次树立了“生产力”标准,那么这一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标准,判断是非的标准只能是以人为本。

  新京报:怎么理解以人为本的标准?

  周瑞金:我们前面两次解放思想,都是以“物”为本的,导致现在人的物欲、消费欲太严重,整个社会非常浮躁,比如大量人才涌向公务员队伍,愿意到市场上去创业、去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在减少,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们要做创新型国家,创业应该是主要的,都去“守城”,都去拿铁饭碗,这是很反常的。现在提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标准,包含要重视人的精神世界,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把全国的人变成“政治人”,人人关心政治,强调阶级斗争,妻子会揭发丈夫、儿子会批斗父亲,大家斗来斗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三十年,把“政治人”改变为“经济人”,人人关心经济利益,关注创造社会财富,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带来的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就要把人从“经济人”转变为“和谐人”。

  新京报:“和谐人”?

  周瑞金: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以人为本就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也就是马克思讲到的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应当追求的和谐。

  第三次思想解放要还权于民

  利益格局的调整实际上就是民众权利的调整,就是中央提出来的公众要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新京报:能否具体谈谈第三次解放思想与前两次的区别?很多人感觉,现在提解放思想,不像前两次那样,意识形态对立比较明显,是否正误也比较明显,现在要模糊一些。

  周瑞金:首先,上两次侧重于意识形态的论争,比如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资本主义;这一次侧重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包括财政分配制度调整,改革发展成果要让老百姓共享。

  第二个区别,前两次是还利于民,比如不要搞人斗人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发展经济,尤其是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或者以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那么第三次,除了还利于民,更主要是还权于民,利益格局的调整实际上就是民众权利的调整,就是中央提出来的公众要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三个区别,前两次侧重于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这次主要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还权于民,那必然着重于制度创新、规制的建立。

  新京报:如你所言,第三次思想解放主要是利益格局、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因此,有人质疑,说现在根本不是思想是否解放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能不能触碰既得利益集团、触碰政府官员自身利益的问题,如果改革讨论只停留在“思想”解放层面,恐怕收效不大。你认为呢?

  周瑞金:这样理解不对,制度创新必须靠思想解放来实现,因为人是思想主导的。解决问题虽然不能靠思想层面,要靠制度创新,但制度创新本身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两者是相互关联的。过去两次,是思想认识提高了,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现在单靠思想提高问题还不能自然而然的解决,还要靠制度保证,这个要求更高了,更难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大部制改革深入下去必定涉及党政分开的问题,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课题。

  新京报:你认为第三次思想解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周瑞金:第一次是要从以阶级斗争为纲中扭转过来,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次,是要把市场经济引进来,要把符合现代生产力规律的文明引进来;到了现在这个层面,就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配合,我认为,第三次思想解放,是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全面体制改革和建设发展。

  新京报: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怎么“扩大”,如何“有序”?

  周瑞金: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包含了很多内容,我概括起来,要在未来的时间里,根据国情变化,分五步走。

  首先,突破口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就是调整政府的职能,使政府真正变成服务型的主体,政府是高效的、廉洁的、节约的、透明的。同时,有一个问题绕不开,就是大部制改革深入下去必定涉及党政分开的问题,如何解决机构设置上党政交叉、职能重叠,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课题。

  新京报:其他层面呢?

  周瑞金:第二步,要从党内民主开始,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人提的很具体,从县市开始,县委书记、市委书记都要由两个候选人竞选,选上的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选不上的当纪委书记。这样就迫使官员不光往上看,还要往下看,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书记就不能成为“一霸手”了,因为还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呢。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党就真正从革命党转变为现代化的执政党。这个要慢慢推进。

  第三步,抓民意机构改革。首先是人大,人大的职能要全面,现在的人大主要是立法机关,其实人大的第一职能应该是决策,第二是立法,第三是监督,重大决策的形成应该首先在人大讨论,一些大的改革措施,要由人大来决策,这种决策比通过一个法律还要严肃。另外就是,现在的人大监督职能不完善,过去还有把部长喊过来问责,现在都没有了。人大就是要向政府问责;还有人大代表结构的调整,一个多亿的农民工有3个全国人大代表,还不够。人大确实需要从民意机构的角度进行改革。

  第四步加强新闻管理体制改革。

  这两年,互联网在推动民主政治方面,越来越重要,这是好现象,也给我们新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我们要重视民间很丰富的政治智慧和认识,为决策者所借鉴,提高决策的效能。比如黑砖窑事件,就是地方电视台和互联网上率先披露出来的,还有“周老虎”、“欧阳坑”、“刘羚羊”,都是网友发现的,非常不简单。

  当然,互联网有一些民粹主义的思潮,但总体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网民素质的提高,互联网成为了网民表达民意、参与社会的很好的手段,我们党为什么不可以将互联网作为收集民意的手段呢?总之,言论的自由度要打开,这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很有好处。

  最后,就是推进人民民主。

  上面这些步骤只是一个规划,对中国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国情发展而推进,但也绝不是停步不前。重大理论问题是绕不开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