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二次分配难降收入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8:59 新京报

  “二次分配”难降收入差距

  新京报:还富于民的另一个模式是通过“二次分配”,但是你曾经在文章中疑虑通过税收和国有资产实现“第二次再分配”并且降低收入差距的效果。为什么认为这难以实现?

  陈志武:很多人对“二次分配”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当然经济学教科书上都会说税收是二次分配和转移支付的工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是有一个基本前提假设的,那就是政府花钱的过程、预算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是有实质民主监督问责的,这样才有制度基础。但是现在中国对预算缺乏实质民主监督,也没有广泛公开讨论。脱离健全的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单纯谈“二次分配”就没有意义。

  比如三农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投入都会增加几百亿、上千亿,但是如果你把过去两、三年的增长百分比幅度算一下,会发现虽然绝对数字很高,但是增长的速度和政府整个的财政预算增长速度是同步的,这说明花钱的权重没有任何变化。

  只有在政府预算有广泛公众参与讨论、有立法机构公开听证,只有当征税权回收到全国人大,某种意义上的“二次分配” 才有可能。

  新京报:中国正在酝酿分税制的改革,你认为合适的切入点应该是怎样的?

  陈志武:当然最好的办法首先是中央和地方都要减税,但是不能只从技术层面谈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考虑给地方一些谈判的空间?当前我认为比较有操作性的是减少政府层级的数量,因为政府层级越多,雁过拔毛的地方就会越多。另外当然是限制行政部门征税、加费的权力。

  新京报:我们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民生政府,这是否压缩了减税的空间?

  陈志武: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在减税的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财政部长谢旭人曾经说过,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这笔钱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

  所以即使政府财政收入没有增加,也可以增大对民生投入的比重,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