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章润:中国如何炼成软实力 思想变迁三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14:59   南方新闻网

  作者: 许章润

  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中大、小传统的严重对立与隔离状态,正在逐步弥合,二者互动融洽、流转不息之际,就是中国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而获秉真正软实力的时候。

  思想变迁三十年

  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伊始,对于十年“文革”政治遗产的清算及其意识形态的清理,逐步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产生原因上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难辞其咎。究其内里,其实是正面清算和清理受阻,于是演变为侧翼挺进,文化出面代政治受过,历史为当下担责,道出的是“五四”以来老故事的新版本。

  经此推导,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关于东西文化的大规模论战,引发了一场涉及各个学科的思想讨论和文化反思运动。当其时,激烈反传统主义和讴歌“蓝色文明”的全面西化论重新登台,作为二者的反动,新一波传统文化复兴热潮与新权威主义上场。其情其形,一如上世纪初年的文化论战,将中国文明灵魂分裂的尴尬与精神自强的活力,再度呈现于中国大地,并于1980年代末走到僵局。

  1990年代初期,以对于人文精神的探讨,重启思想进程。于是,中国文化思想图景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翩然登场,新左派和新权威主义等等亦喧哗上台。牵连跌宕中,中国文化本位的中道立场,似乎于竭力吸取和协调各种文化资源的努力中逐渐成为多数心智的思考重心。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基于“市场强化威权,威权推动市场”的市场共产主义进程的不可逆转,文化讨论和文化心智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凡此种种,构成了1990年代中后期以还迄而至今的中国文化场景。

  悲情淡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在融合

  市场化30年使中国财富获得了极大增长,综合国力和一般民众的生活水准亦有较大提升。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学术精英不仅是改革的参与者,而且是改革红利不同程度的分享者。“事事不如人”这一鸦片战争之后一直缠绕着中国人的梦魇,至此遁入暗夜。晚近十多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多所恢复,文化悲情意识逐步淡化,过去常常引发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1840情结”,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愤青式的激烈反传统思潮同样渐失话语主导能力,极端文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已成为边缘。一些新儒学论者倡言原教旨主义式的“王道”,扭曲为一种新兴都市化的思想时尚,酝酿出民间“传统文化热”。

  正是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记忆渐渐复苏。如果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分立这一架构分析,最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个好现象便是,中国文化中大小传统的融合进程和互动程度空前强化。比如,在大传统转化为小传统方面,知识界对于人权的倡导和法治的宣谕,藉由现代传媒,使普通百姓的权利意识随着市场化进程一同成长,民间维权运动如星火燎原,正在成为自下而上推动中国政治改良与社会进步的杠杆,反过来促进了大传统的成长。普通百姓依法维权正成为每天都在上演的活剧。北京老汉面对“强制拆迁”的推土机,将宪法捧于胸口,以一己之身相抗,蔚为象征,感天动地,是几千年没有的事。就小传统转化为大传统方面来看,中秋、清明得列为全国假日,文化记忆获得了自己的法权安排,政治治理意识到,必须具有文化合法性方才秉具正当性,并且愿意皈依于此文化合法性,实在是一种良性发展。

  凡此表明,至少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中大、小传统的严重对立与隔离状态,正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的进步而获得逐步弥合,二者互动融洽、流转不息之际,就是中国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而获秉真正软实力的时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