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成熟:民主期待“软着陆”
就此而言,晚近十年来,“文化自觉”与“政治成熟”正在且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心智亟需深入考量、切身历练的问题。文化自觉不仅表明对固有文明优秀传统的体认、传承和归依,并在此基础上善予创造性阐释,含弘光大,同时表现为对于自家文化身份在世界文明图景中的自我肯定,也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人与思想者对于提澌中国文明境界的期待和担当。
讲到政治成熟,则于秉持普世价值的同时恪守文化身份,拥抱政治理想之际对于人性永怀怵惕,坚守公民理想与捍卫民族理想的统一等等,均为其中应有之义,也是三十年来,特别是晚近十多年来,中国心智逐步意识到并且局部性渐达此境的思想、政治善果。就此而言,中国不仅需要成熟的而非愤青式的民族主义,也同时需要成熟的而非愤青式的自由主义。后者基于转型期的焦虑,激于不公不义的社会现象,诉诸自由主义理念,而内里则多民粹主义冲动,如同新左派的道义批判,反映的是“胃的造反”,其极端形态其实极易滑向暴民政治,与“爱国贼”式的民族主义一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也正是在此,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展示和演绎着文化对于政治的塑造作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和威权主义这几脉理路,同时孕育与活跃于当今中国,分别对应着中国的不同政治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反映了究竟是自由优先、平等优先还是秩序优先的价值选择与进路安排。在此,尽管致思方向有别,背后的理念悬殊,但是,通过吸取传统政道和西方民主理念来塑造当代中国的政治德性,经由宪政安排来体现政治的德性,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晚近十多年来汉语政法学说的劳心劳力所在,并且日益成为此间从业者的共同自觉。比如,从古典天命天道命题来深溯政治合法性的中国文化资源,并与自然法理念和代议民主学说相互发明,体现的便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政治成熟,以及基于现实政治批判主义的高度精神独立。
如同经济软着陆一样,在当今中国,民主也需要软着陆。事实上,这已成为知识思想界的主流共识。三十年来形形色色的学理与思想之积劳集慧,正在并且必将促成这一“软着陆”。
不要低俗化,不要“打棍子”
三十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政治从神坛走向凡俗,中国社会和文化再度进入持续的世俗化过程。此种过程也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的“除魅”历史,始自帝制崩塌,中经“造神运动”一度中断,而于1980年代初期接续之。
此番世俗化进程不来则已,一来就横扫天下。首先,一般性的“文化研究”,特别是人文意义上的纯粹学术研究,日渐边缘化。同时,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等直接以社会现实为对象,注重效率、公平与发展的学科,则获得了长足发展。
实用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学术指向与理论用力之处,“有用性”兑换为研究心智的优先性,犹有过之者,对于传统和经典的研究,与实用化相伴的是低俗化。比如顶级大学的哲学系举办“总裁《论语》班”或者“老板国学班”。
文化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变成文化立场或者掺杂着文化立场因素,文化立场再换形为理论取向与理论立场,进而可能演绎为政治正确,最终难免导致意识形态化。事实上,近些年对于诸多学术论题的讨论都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此类现象。例如,针对颁行《物权法》异议者的理论逻辑,驳论者一方面呼吁去意识形态化,莫以法权安排担承政治考量,另一方面,最后却又以“反对《物权法》就是反对改革开放”逼视对方,实际上属于一种再意识形态化,反倒暴露了自己思想内涵的贫瘠。而将理论立场的“左”冠以“新左派”,隐约间暗喻着其与“文革”极权“左倾”间的联系,同样背离了思想论战的常道,一如反唇相讥,指控自由主义的普世学思为“卖国”之荒谬。凡此种种,说明中国学术和思想尚未达臻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政治成熟,有待于在今后的砥砺中渐归学术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