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东方亮
上周,如果要选财经风云人物,当为王岐山、周小川,不是因为他们官高,而是因为他们在G20之前,公开发表了几篇文章,让奥巴马、伯南克、盖特纳等大为震惊。其实,他们所写的,是文章,却又不仅仅是文章,而是中国的态度,自然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对此,评论已经无数,笔者就不加妄评了,本周四G20就要开了,今期专栏,主要是讲故事,讲一下G20中国先锋的前身。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王岐山、周小川等人的身份,准确地说,应该是政府智囊人士。这和他们今天的先锋角色,大是不同。
王岐山出任副总理后,网上有一篇题为《王岐山的知识分子生涯》的文章,提到“从政前的王岐山,恐怕更多为知识界所知悉”。确实,1982年到1988年,王岐山主要是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当时,国务院农研中心之下有个发展研究所,这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智囊机构之一,王岐山当过这个所的所长。林毅夫从芝加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1987年回到北京的第一个职务,正是在这个所给王岐山当副手,林毅夫现在是世界银行副行长。
作为学者,王岐山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是80年代流行一时的《走向未来》丛书,王岐山是这套丛书的推手之一。这套丛书影响了一代人,笔者也受益匪浅。20多年过去了,笔者现在还记得那套丛书的朴素模样,白底、黑字、简单的几何图案封面。1988年,王岐山脱离研究机构,从此,读到他的文字也就少了。不过,北京经济学界有一个“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又称“中国经济学奖百人团”,多由活跃在经济学界的人士组成,王岐山虽已为官多年,但他的名字,依然在列,可见学界对他的认可。
1988年,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一起出了一本书,是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笔者记得,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不同的智囊机构,那一年一口气推出了八套改革方案,厉以宁主张以所有制改革为关键,张卓元主张以价格改革为关键,而吴敬琏主张综合配套改革,周小川、郭树清、李剑阁等,乃吴敬琏课题组的成员。
周小川的智囊生涯,主要在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1991年,期间,他身任多职,如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体改所副所长、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国家体改委委员,智囊角色明显。周小川担任官员后,文章一直没少写、书也没少出,1993年周小川和他的同事,出了一本书《人民币走向可兑换》,尽管人民币现在还没可兑换,但周小川被称为“人民币先生”,这次又得个“SDR先生”称号。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和周小川有同门之谊。有意思的是,王岐山、周小川、郭树清都曾从央行副行长起步,出掌过建设银行。王岐山1994-1997年掌建行,周小川1998-2000年任建行行长,郭树清则在2005年成为建行的当家人。郭树清的智囊生涯,要比他的前任更长,从1987年底他获博士学位,到1998年出任贵州省副省长,他文章无数,成书也很多,单看书名,或可了解一二:《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1989)、《经济体制转轨和宏观调控》(1992年)、《整体的渐进》(1998)。笔者藏有他1991年出版《中国GNP的分配和使用》,这是研究中国经济周期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但他现在的职责,不再是写文章,是冲锋。上周,建行公布业绩,赚926.4亿。
告别了智囊角色的王岐山、周小川等文攻G20,已让奥巴马等坐不住了,或许既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学养,也是一个国家30年的积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