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设“中南海发言人”?
文 陶勇
由于北京奥运的推动,中国各部委、各地方纷纷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不仅有利于行政监督和满足公众知情权,更有利于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开放、透明的大国形象,是中国更自信的表现。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发言人、省级人民政府发言人),但还缺乏最高层的发言人。虽然有国务院新闻办,但其主要服务对象只是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市。因此近来设立“中南海发言人”的呼声渐高。
为政府最高层设立新闻发言人,是许多国家的惯例。在实行总统制的美国,有代表总统和政府的白宫发言人,有代表国务院的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在实行内阁制的加拿大,代表“加拿大声音”的新闻发言人,则是总理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在实行混合制的法国,总统有“爱丽舍宫新闻发言人”,总理也有总理府新闻发言人,分别侧重于外交和内政方面,共同担负“最高发言人”的职责。
中国是新兴大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和外界的交往、互动越来越多,设立一个可以代表“中国声音”的“最高发言人”位置,有利于让外界更方便、更明晰、更准确地了解中国政府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对增进沟通、减少误解十分有利。由此可见,设立“中南海发言人”这样一个位置,是符合国际惯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国国情的。
但也应看到,新闻发言人不仅要“有位”,更要“到位”。目前许多部门、地方政府都已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许多发言人宣传多、“吹风”少;说教多,说事少;“推挡”多,透信少。本来,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主动向媒体提供政府工作的信息,向公众阐述本部门的立场和观点,可许多发言人虽“有位”,却并未“到位”,非但不能定期、规律、主动地向媒体和公众“供料”,反倒成为媒体一拨一动的“算盘珠”,甚至拨了也不动的“佛顶珠”。 “中南海发言人”代表的是中国政府高层的立场,应成为国内外媒体、公众所听到的最权威、最精确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