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畅:谁能承受铁路事故一再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08:08  长江商报

  作者:肖畅

  昨日凌晨,停靠在湖南郴州站的K9017次客车,与刚启动出站的K9063次客车机车发生侧面冲撞,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60余人受伤。

  据报道,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广铁集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展开现场救援。事故调查组也已成立,通过专家调查与分析,相信事故的原因很快可以公诸于众。随着原因的公示,责任的追究一定必不可少。并且,对死伤者的赔偿,也是值得紧密关注的。

  但是,在一个权威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尚有一些信息值得我们仔细地揣测。有媒体报道列出了两辆列车的时刻表。按照列车时刻表,K9017次列车应在2时38分到达郴州站,2时41分驶离;K9063次列车则应在2时12分到达郴州站,2时22分驶离。按照列车时刻表,两辆列车在郴州车站应该并无时间上的交集,更不可能有相撞事故发生。可以肯定的是,两辆火车到站、离站的时间出现了误差。那么,这个误差的限度算不算正常?在不在统筹调度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铁路部门对此是应该给出解释的。

  另外,昨晚五时左右,人民网记者发出郴州专电称:经过求证,事故原因可能与9017次列车的刹车故障有关。如果该判断得到最终确认,那么我们有必要追问:该故障莫非不能得到事前预防?铁路系统应该是有整套的、专业的安全管理的,对此总不可能疏于防范吧?对此,我们难免会心生疑虑。铁路系统的安全管理,其专业性何在?公信力又何在?

  火车站现场已基本恢复秩序,滞留旅客进行了分流和妥善安置——目前来说,这些可算最积极的信息。然而,那逝去的生命,那无辜的伤者,以及公众的安全感所遭受的无辜打击,这些怎能被轻易给忽略掉?问责是一定能够严厉的,善后是一定能做到人性化的,但这些对于死者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这些对于公众的安全感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我们迫切需要的,不仅是原因的分析和事故的问责,更是相关部门拿出反思的诚意,并给出一份具备说服力和公信力的反思举措来。

  这里不得不重提一年前的胶济线特大铁路事故。2008年4月28日凌晨,正运行至胶济铁路上的T195次旅客列车与5034次旅客列车相撞,酿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的惨剧。该事故可谓震惊全国,事故调查与行政问责等等,也都是下了巨大力气的。但是,类似的事故为何一年之后又重演了?通过目前的一些粗浅分析来看,郴州事故的发生,原因应该不会太复杂,也不会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一年前的重大铁路事故,对铁路部门敲打的警钟还不够响亮吗?那看上去的深刻反思,为何阻挡不了类似事故的重演?

  事实上,一年前的胶济线特大铁路事故,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甚至无以得知,铁路系统的反思是否延伸于制度中去了?制度上的改善还有无空间?做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解答。改善事故的防范机制,其过程也需让公众看得见。一个社会如果过快地将事故给予消化掉,那将比事故本身更具悲剧意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铁路事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