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涌:高楼倒塌逼我们检视基础设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08:39  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发自美国)

  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13层小高楼突然横卧倒塌,引起巨大震惊。虽然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是从照片上看,大楼的根基之浅让人目瞪口呆。如此粗制滥造的工程还有多少?想想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围绕这一栋楼就事论事,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还要把这栋大楼放在更宏观的背景中看待。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维持着10%左右的GDP增长,城市化进程也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一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有关法规不健全,制度不成熟,导致许多工程没有质量上的保证。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们家搬进北京一栋崭新的二十层建筑,五楼的邻居竟从厨房的通风道里拽出了大量垃圾!后来统一装热水管,结果流出黄黄的铁锈。施工单位的人来检查,竟当面跟我说:“水管子刚用,有些锈很正常。多流流以后就好了。铁锈不过是些矿物质,这跟矿泉水是差不多的道理。不必大惊小怪。”

  我本觉得,中国现在早就今非昔比了。想不到上海的市民还可能住上能翻跟斗的大楼。可见有关的管理和法规漏洞有多少。这不禁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新楼尚且如此,老建筑又会怎么样?

  我这么说,绝非杞人忧天。美国在这方面管得非常严。你只要买个房子,就知道相关的检查有多么麻烦。但是,这几年美国的基础设施还是频出事故,比如中部一个州塌了一座桥,波士顿市中心高架桥上掉下一块重物,砸死一位开车的市民等等。许多专家指出,美国的高速公路体系主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现在正好到了“更年期”,目前面临的大问题,是这些有着半个世纪高龄的基础设施,维修规模太庞大,根本拿不出钱来。

  在我看来,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速公路体系实在是个奇迹。迄今为止出事率很少,相当牢靠。出事的大多是个别新建的偷工减料的设施,承建者已经被罚。日本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大概晚上十年左右,至今也大致运行良好,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中国的经济起飞,使基础设施建设上得这么快、规模这么大,乃至有“整个中国就是个大建筑工地”的说法。与此同时,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则远跟不上建设速度本身。中国在基础设施上已经有了几起重大事故,都发生在比较新近的建设上,比如今年5月17日湖南株洲一高架桥坍塌事件。几年前城建部还报告说,90%以上的新建筑在隔热绝缘方面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这从长远来看,将深化中国的能源危机,加重空气污染)。所以,这一不幸的事故,应该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危机感。国家必须彻底完善有关的制度和法规,并且严格执行。否则,再过二十年,那些粗制滥造出来的基础设施就可能不停地出事。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楼倒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