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万夫:解决民工荒何须摊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09:38  辽一网-华商晨报

  作者:傅万夫

  为解决招工难题,广东省河源市高新区给每一名干部职工都下达了招工任务。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要介绍工人100人以上,科室负责人每人10人以上,普通干部职工每人负责5人以上。(3月3日《广州日报》)

  面对日益严峻的“民工荒”现象,一些企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这种背景下,河源市高新区及时站出来,发挥其动员能力强等特点,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更像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表现之一。只是,这种招工摊派是否算是为企业服务的正确方式,以及能否为企业彻底解决问题,却并不好说。

  河源市高新区下政治任务帮企业招工拉人,似乎跟一些地方政府发红头文件卖楼、卖酒、卖旅游等行为如出一辙,实质都是政府部门压根儿就没有理解政府到底应该如何服务的直接表现。事实上,在应对“民工荒”的困境时,政府部门更应该从如何形成一个能够留人的软环境上有所作为,如果创造不出令农民工愿意留下的良好环境,这种招工也就只能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

  近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出现“民工荒”问题是好事。他觉得,“民工荒”将迫使企业提升用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留住人、用好人,在福利和交通等方方面面为用工创造条件。而这种“民工荒”是好事的另一种表达,就是促进政府部门为到当地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住房、医疗、养老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保障。如果这种软环境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梧桐树”,何愁招不来“金凤凰”?

  眼下,包括河源市高新区在内的很多地方,一边表达着对于“民工荒”的焦虑,另一边却依然墨守陈规地坚持各种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这种矛盾心理能够表现出政府部门及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需求的认识上依然处于茫然状态。要知道,随着农民工对实现自身合法权利渴望的提升,单独的工资已经不再是主导农民工决定的惟一要素。着眼长远,地方政府不在留人的软环境上进行革新,就算暂时招来工人,早晚也得走人,更别说解决“民工荒”困境了。

  春节后,类似“珠三角缺工200万”,“深圳缺工80万”,“广州缺工20万”等等消息此起彼伏。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发布的2010年春季用工需求和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七成的企业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劣以及没有社会保障等等。而在前期政府和企业等买方市场主导用工市场时,这些矛盾往往被农民工充足的假象所蒙蔽了。

  如今,随着用工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套路和模式来应对,显然无法取得成效。因此说,政府与其无比掉价儿地干起了用工中介,倒不如从地方软环境建设上来点“摊派”,没准儿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