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洁:周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占领黄岩岛 休渔不等于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8日17:36  新浪公益

  张洁:周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占领黄岩岛 休渔不等于休战

  主持人:感谢时殷弘教授,下面有请张洁教授给我们从亚太安全的角度评论这个问题,大家欢迎!

  张洁:谢谢,非常感谢时老师精彩的演讲,从过去来看一般认为南海争端一般属于领土领海的争端,时老师给了我们扩展了非常大的扩展视野,从中美关系和中国崛起大背景下看这个问题,现在南海问题不光是领土领海争端,具有更多乐观战略意义,这个战略意义不仅对中美关系有影响,实际上我们认为是中国崛起路径非常重要的试金石,因为一般崛起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一般会提出改变现状的要求,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中是用武力解决还是用和平方式解决,会直接影响对周边国家乃至全球路径的选择。这是第一。

  第二,我本身是做周边研究的,南海冲突本身的研究,我想对黄岩岛对峙做一些我自己的判断:黄岩岛具有代表性,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其一,地理位置决定了黄岩岛的特殊性,何兵老师说了南海问题包括中沙、南沙和西沙三部分,就现在实际控制来看,西沙完全在中国控制范围内,已经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行政管理。中沙地区有争议,有一些报道是菲律宾海军在实行海域管理。有一些分析说黄岩岛已经有一些民用的设施,但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争议最大的是南沙群岛问题,占用少数岛礁,海外渔民在外作业完全不能保证他的安全,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丧失非常严重。中沙自1999年以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虽然在2009年菲律宾提出领海主权,这时候菲律宾围绕黄岩岛进行挑衅,标志也两个:第一把这个问题重新再争议化,如果不争议化逐渐通过军事和行政管理把它控制在中国手里;第二是南海问题的扩大化,通过外交部发言我们知道南海争议的核心在南沙群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在中沙我们不承认存在岛礁主权争议,这次黄岩岛事件提出这样的问题,中沙岛礁主权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区别于2008年以来很多开发商在南沙海域中进行争端。

  其二,岛礁双方没有实际的控制,以前冲突是在海域上发生渔民纠纷,很快可以平静下来,双方是隔空对骂的外交口水战,这次是黄岩岛,形成了据点,有一定的实战空间,双方进行军事对峙,菲律宾出动了海军以及行政执法。中国主要是以行政执法。这又大大增大了整个事件的升级和爆发的危险性。这是第二个特点。

  其三,第三个特点是由第二特点决定的,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是继2011年越南持续10个星期在河内就南海问题抗议以来最长一次关于南海问题的摩擦;第二,双方充分显示维权手段的多样化,中国包括外交抗议、黑客攻击以及海上行政执法,同期配合军事演习、海洋开发的宣示性活动,包括我们宣布的《休渔令》,菲律宾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双方如何在争夺主权争议当中,从行政立法以及外交各种活动怎么样固化和维护主权的多样性可以扩大化,让我们看到它的多样化。

  其四,周边国家的特殊法令如何做出判定,菲律宾在4月底、5月份希望能够得到东盟以及越南国家在外交上的支援,这些国家保持一种沉默。那是否可以判定中国在外交上取得胜利?这种判断是草率的。周边国家对我们真正涉及到岛礁是否重新被占有,他们的态度非常谨慎。根据我自己的判断他们不愿意刺激中国,但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中国通过这次黄岩岛事件对它进行公开的占有。时老师刚刚做出一个判断,去年11月份中越签了《联合声明》后,对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势有很大的缓和作用。这点是越南为什么在这次中菲对峙当中没有跳出来添油加醋的重要原因。但我觉得判断要到5月份、7月份,5月份是香格里拉对话,7月份是东盟地区论坛,这些在地区组织平台上让各方直接对话,甚至可能把南海问题重新提出,这时候才能看出各方立场和态度是什么。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宣布在南海地区进行休渔,紧接着菲律宾也要进行休渔。那休渔是否就是休战?可能要到5月份或者7月份,对中国而言要做更多的外交准备,而且形势比较可能比较乱。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洁主任,你的意思是休渔不是必然休战。

  张洁:对,“战”是打引号的。我的判断是军事冲突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从外交层面上不断的在大磨盘,不断的在磨中磨,我是赞同的。

  周方银:用武力结束黄岩岛危机得不到更多利益

  主持人:下面有请周方银教授做点评,大家欢迎!

  周方银:非常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办的这个活动,我要从侧面角度谈问题:第一,菲律宾的行为策略,菲律宾一方面拿出更多的牌,比如加强跟美国的关系,美国给他一分承诺,菲律宾就说有三分承诺、五分承诺;另一方面拉住日本,加强与日本的合作,同时在东盟里做了很多工作,利用东盟向中国施压;利用国际舆论说中国以大欺小等。把他能想到的,能够利用的力量都用上这是一方面。另外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承受的风险是有限的,所以既要获取利益,又要承受成本风险。你想强硬,他想软化,这是他利益考虑的结果。菲律宾的考虑刚刚时老师已经讲过了,虽然不是太直接、太明显的挑衅,是一种经常小的做法或者非常麻烦的做法,挑衅出来的效果是不舒服,但也不是那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如果睁一眼闭一眼是可以忍受的,挠一下东一下,犯不着做特别大的反应,但不反应老挠你,你很不舒服。这个常识的做法很麻烦,如果老忍着,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丢掉很多东西。每次以一种很细微的方式渐进的改变现状。那应对的策略是什么?要清晰的划出红线。他要模糊你的边界,但你的边界自己一看就知道了。

  菲律宾2010年以来动作的幅度加大,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效益,并且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美国帮忙,二是中国不作为。但这两个条件有疑问,不过也有保障,即如果菲律宾闹得不太厉害,没有太大的风险,美国是肯帮忙的,中国不一定有太大的作为。为什么后来闹得越来越厉害?是因为他觉得一直在这两条受到保障的情况下,后来动作越来越大,没有Hold住。现在的菲律宾已经踩到了红线,美国帮忙最大程度上能帮到哪里?中国不作为到什么程度?

  另外菲律宾选择的时机比较好,他选择一个美国很难不帮的时机,他一直强调在亚太地区的承诺,美国在这个地方长期存在,而且主导这个事务。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跟中国闹,如果美国不肯帮忙,会给美国带来一定麻烦,美国处在很难不帮忙的状态,但美国又很难帮忙,因为美国的底线是不想引起中美冲突。即使在中美不发生冲突情况下,菲律宾闹得太厉害,也会严重的拖累中美关系。如果中美关系受到非常严重的拖累也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是希望菲律宾利用美国这个大旗拿到一些利益,但不要太厉害,过后再拿到一些理想利益,到达了一定程度就收手。

  美国一直有一个担心,即承诺可行性。美国说要称霸亚洲?要主导这个地区的事务,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是否让人相信,如果出了问题能否指望得上,美国的保护是否可靠,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点,我跟你结盟有什么用?真的危机来了你就不管了。比如菲律宾,他们觉得美国帮忙不够,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声。我觉得美国在菲律宾南海对峙问题上不是太严重,美国可以说我不管菲律宾,因为你是麻烦制造者,不鼓励你这种制造麻烦的行为,不能按菲律宾这样的行为作为坏榜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如果美国不用武力介入还可以解释,即美国的承诺是否可信。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东西对美国的重要性大小,如果对美国的利益特别大,那美国的承诺就是可信的;如果美国利益不是那么大,就不是可信的。如果中国去挑战日本,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各方面美国肯定会介入,承诺可行性问题不是特别严重,这次在中菲问题上,如果美国为菲律宾行为背书,菲律宾以后的行为会更加大胆,引发更大的麻烦,也许不是美国,而是其它国家,但美国会面临一些问题,所以要注意这些问题。美国一直很担心被盟国给拖累,一方面要利用这些盟国,另一方面怕盟国把自己卷入冲突。比如1954—1956年,美国跟韩国同盟的重点是防范,攻打北朝鲜,导致美国不得不卷入苏联跟中国的战争,所以拿到了韩国军书的指挥权。美国很清楚,如果因为菲律宾卷入跟中国的冲突,那美国被菲律宾玩了。

  我们再看中国的立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立场比较麻烦,不好退让。因为退让很大的问题是,很难挡住过程中菲律宾有什么小动作。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中国的目标,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政策。我们的一个目标是维护主权,如果是这样的目标,只能往前推,不能往后退。另外,主权有多种,我们维护黄岩岛的主权不要被丢了,若要维护整个南海岛屿的主权目标,一时半会很难实现。现在做另外一个目标,如果目标给菲律宾一个教训,那是另外一个政策,让菲律宾承受一个不容易忘记的代价,比如贸易上的争端,如果给他一个教训,贸易上的争端不能轻易解决,压力要足够大,以致下次不想承受这样的压力,会牢牢记住这样的事。第三个目标,追求解决眼前的问题,只是想解决眼前的,如果只是想解决眼前对峙问题的本身不难,但难题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怎么避免后面会产生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会影响后续很多问题的发生。如果用战争手段能得到什么?在黄岩岛得不到更多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武力手段把黄岩岛牢牢控制住,不恶化,这样的方式比较科学。但我们的解决方式传递的是什么信号,这是要解决的问题。2008年俄罗斯跟格鲁吉亚的战争,一开始觉得俄罗斯的战争是得不偿失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也不一定。不管是强硬的政治还是温和的政治,不仅要从当前三、五年来看,也要从事后三、五年来看,我们强硬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达到我们相关的预期,使菲律宾认识到,如果要挑衅中国,那中国的硬策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他行为更谨慎一些。如果做到这点会有比较好的成果。

  最后,如果菲律宾现在退而其次我们不太好办,因为菲律宾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如果过两年他们做好准备再来会更麻烦。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