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祚庥:国家对中医投过大钱 但没有研究出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18:00  新浪公益

  主持人:感谢付亚龙教授做的精彩报告!下面刘里远副教授作点评。

  刘里远:经络可以被看到

  刘里远:非常高兴来到政法大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实如此。刚才听大家根据不同语言给的掌声可以感觉到自己今天进入了“虎穴”,任务很艰巨。

  中医经络这些东西不是中医的,而是中国人的,是中华民族的东西,所以“中医兴亡人人有责”。

  我出了《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一书,认真把《黄帝内经》研究后,经络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气,一个是穴。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说血液是循环的。西方人最初不知道血液是循环的,中国的这个概念从中国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到西方。

  动物是按照线路长出来,先从线路长出来,这个线路与我们的经络线路高度一致,这非常奇妙。人的皮肤都有毛,但毛和其它地方线路不一样,在末梢以网状分布。

  大家有三种方法可以看见所谓的经络:一是把皮肤取下来;二是把毛剃干净,然后长出来;三是挤成环状,因相互压缩而看得见。

  回到气功,上大学时我就在练气功,晚上一练精力很充沛,两个月、三个月就打通了,气功是三条线都通了是很好的状态。

  西医可以让人活到70岁,如果中医加西医可以让人活到90岁,如果中医西医加气功可以活到120岁,我觉得气功真是一个好东西。我先讲这些,谢谢!

  何祚庥:国家对中医投过大钱 但没有研究出成果

  主持人:感谢刘老师!下面有请何祚庥院士,大家欢迎!

  何祚庥:我想首先问一下开这个目的是为什么?因为你们是政法学院,是上面请你们研究一下中医政策或者立法是否是对的,还是纯粹想研究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搞法律的人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从来不认为只有上面让我们研究什么我们才研究什么,研究什么是我们的权利,喊什么专业也是我们的自由。

  何祚庥:首先我评述一下你们的方针,想研究政策的话,中西医要不要结合?现在请的人全是中医,没有西医,何祚庥不是西医,我是理论物理学家,可见在指思想上有偏颇。所以我说请人有偏颇,如果是上面叫你干的话,可能要体会上面的意思。假定是独立的,你应该多听各方面意见。

  中医是唯心辩证法 把辨症改成辩证是忽悠

  说一下我对中医问题的基本观点:中医治病有两大方法论——辩证施治,整体思维。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辨别症状然后实施治疗完全是正确的思维模式,各种疾病千差万别,连患者患什么病还没有搞清楚,当然谈不上对症下药,中医的“辨证施治”有一个原因,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望闻问切,当然这个望闻问切有局限性,这是例外。但从精神上讲还是主张调查研究。

  另外,中医所标榜的整体思维我不敢恭维,中医经常批评西医的思维模式,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能看到人的整体,因此认为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更科学的、系统的,提倡全面的看问题,这当然是中医的高明之处。为了突出中医的思维模式更符合于辩证法的思维模式,在解放后很多中医典籍里,把中国古书上写的“辨证”改成“辩证”,这是历史的史实。 这样一改就有非常大的差别,“辨”是做调查研究的,“辩”是讲究用辩证手法指导医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曾有一位老中医跑去跟周总理说“我们中医的辩证法的辨证施治。”但中医讲的“辨证”不是辩证法的“辩证”。这几年我们进行了批评,教科书又偷偷改回“辨”。“辨”与“辩”两个思维不一样,辩证法讲对立面的统一,按照法律的解释是在不同的追问当中前进,所以我主张争论,“辩”是唯物论,这两个概念不一样。所以说中医从来讲究“辩证”思维是牵强附会。  

  1951年—1954年我在科学卫生处,这一段偷偷改“辩证法”的故事我是清楚的。需要澄清的是,一改以后发生什么问题?中医所推崇的整体思维和人们所提倡的唯物辩证法完全不同,唯物辩证法的确要从事物的全面联系和变化发展看问题,但唯物辩证法还有一条,即具体的分析具体事物的具体矛盾,不能笼统。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问题时,一定要组成事物的各种因素探讨清楚,同时还要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把“把握”称之为“整体思维”,但这种“整体思维”是在具体分析具体事物的具体矛盾基础上的事物。中医再三批评西医还原论,说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整体事物。但不能把辩证法当中“全面的看问题发展”的基础给丢了。不过把基础丢的也有,比如中医是唯心辩证法,不讲基础。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从事实出发,从具体事物的具体情况出发,所以中医界偷偷把“辨”改成“辩”完全是一个忽悠,忽悠中国共产党。

  问题是中医所讲的“整体思维”只是用一些含混不清的语言,什么阴啊,阳啊,虚啊,实啊,水啊,火啊,就此开方下药,这个病人的疾病究竟所在何处不能诊断清楚,没有一个科学诊断就说这是什么病,典型思维就是中医说中医最善于治疑难杂症,“疑”弄不清楚就善于治疗了,这完全是瞎碰。本来是辨别的“辨”,现在变成辩证的“辩”。

  主持人:您刚才说中医讲辩证法是来忽悠共产党,那为什么当年没有忽悠国民党?问题是否在于共产党只允许辩证法存在,而不容许那个“辨证法”存在?也就是说在当时背景下我们被迫使“辨证法”迎合了共产主义的“辩证法”。“辨证法”换成“辩证法”事实是存在的,但你不能断定是中医忽悠共产党,可以说是一种学术自由的氛围不存在。

  何祚庥:我回答一下,国民党是反对辩证法的,所以中医界不会拿“辩证”这两个字去忽悠国民党。共产党喜欢辩证法,在我年轻时都用过辩证法,所以普中老先生跟周总理讲“中医最讲辩证法”,“辩”改成辩论的“辩”。

  首先我要讲一个观点,中医能不能治病,什么叫做疗效?疗效要有科学定义,不是病人说我好了就好了,也不是说病人说病没好就没好,这是第一个问题。

  付亚龙:我来跟你说一下什么叫疗效,疗效判定的重要标准是辨人的症状。

  何祚庥:疗效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刚刚付亚龙先生所讲的一些话,他所治疗的心血管有疗效,别人讲给的中药有疗效,但他讲的案例当中对象都是架了支架的,做了冠心病手术的,你的疗效是否全部代表还是你一家的疗效、两家合流的结果?在证明疗效上你的标准不科学。您讲的疗效当中,包括做了支架手术在内的患者,是你中医一家的疗效?是否包括西医在内?

  付亚龙:包括。

  何祚庥:但你刚才没讲。(现场观众:讲了)

  何祚庥:我从来没说西医100%能治疗,但他讲的疗效给人印象好像是中药多么不得了,其实中医西医都有自己的作用。

  说中医有疗效没有数据支撑

  下面我谈一下疗效的问题,要确切治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有大量统计,有对比,有双盲。付先生讲的疗效,我没有看到数据。我认为付先生讲的疗效真理不成立。我说中医疗效不怎么样有根据,第一,有统计数故,一位先生说中国有优越条件的皇室,在道光时期未成年的死亡率是45%,到了同治、光绪皇帝时期,也就是清末下降到34%,民国时代死亡率是10%,解放以后是0,这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人口死亡率上的贡献。这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讲的话。

  为什么解放前死亡率高,解放以后死亡率低?我个人参加过一件事,解放以后我在科学卫生处时,卫生部找到我们这些跑腿的人进行知识的推广建设。当时卫生部要一笔钱推广新法建设,最后卫生部报告拿下来,领导进行讨论,觉得后期要的钱太少了,给加钱。以致于至此以后中国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那究竟是中医的功劳还是西医的功劳?请大家作结论。

  至于争议的问题,有一些人说不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请注意“科学”这个概念是西方传过来的,说中医另外一套标准是科学的,那对不起,这是自己人在那儿歪曲西医概念,西医传来,科学方法也传来,科学评价的标准也来了,不能用他们的科学评价体系,我们当然说是不科学的。一定要推翻评价体系,但又说你是科学的,这在逻辑上不严密。

  我坚持用三个“大量”:大量统计、对比、还有双盲,为什么非要双盲?因为有的改结论,心理作用靠不住,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国内发表了很多中医研究文章在国外得不到承认,为什么?主要是因为三条标准不满足或者满足得很马虎,所以国外重复你的实验重复不出来,因为你不满足标准。这件事牵涉到判断是否科学的标准,也就是说你是否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和经验不一样,经验是“我感觉怎么样”,实践是要这三条。

  国家对中医投过大钱 但没有研究出成果

  至于经络,我个人不是医学家,但我在科学卫生处碰到过一个朝鲜人,他用解剖发现了经络,《人民日报》整版登,觉得是重大科学成就。后来找了一些科学家做实验、做解剖,解剖不出来。当时中朝友好,若在《人民日报》上大肆批评人家是伪科学不行,所以有政治上的考虑,由此就算了,内部发一个简报就完事了。至于有没有经络,1985年搞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部拿出一笔钱支持中国十个重大问题的研究,每一个问题给5000万,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经络。当时十个问题九个通过了,这个投票否决,因为科学理念、出发点不同,所以评审专家就没有同意这个话题,最后是个人裁决给了一些钱。那时用的方法证明经络存在的实验比刚刚刘先生讲的方法精明得多,也多得多,但仍得不出结论。

  所以付亚龙先生说没有给过钱,这是不对的,给过大钱。中医有没有吹大牛?典型的是针灸治疗麻醉,请了尼克松去看,中央也去去看,但最后证明还是弄虚作假。我讲完了,谢谢。

  主持人:何老师从历史角度讨论,第一曾给中医界一大笔钱,研究过经络,方法科学,但没有研究出来;第二中医可以麻醉,这是一个骗局。

  何祚庥:各位不好意思,我下午还有事情,得提前走,各位有什么意见,批评何祚庥的,尽管敞开说,我不在,你们更有力说,我不会介意,当然欢迎何兵教授反馈给我。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