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福利分房”,谁享福谁得利

2014年01月15日14:59  北京晚报

  房价让绝大多数人头疼。但从各个角度给出的意见,目前都不太可能得出好的效果。

  广东省政协会议上,广东金融学院教授徐焰委员表示,这次主要关心高校如何减债以及福利分房政策。他认为,取消福利分房政策后,因为房价效应,很多人购房时仅考虑房价成本,哪里便宜买哪里,并不考虑出行成本。这种布局会增加汽车的使用量,无形中造成汽车拥堵,也造成心情拥堵。徐焰提出应该尝试恢复福利分房,有地有闲钱的单位可以在附近就地建房,让职工就近住房,这样可以减少40%的车辆。

  福利分房这个词,离当下的中国人已经有了不小的时空距离。住房的商品化是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普通群众早已经习惯了把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购房,至少在自购住房这一点上,大多数人是平等的。

  徐焰教授提议恢复福利分房的做法,让人一时之间有时空倒错的感觉。但现在的城市不再是几十年前的,现在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消费观念不再是几十年前的,现在的“单位”,也绝不是几十年前的性质了。

  诚如徐教授所说,盖房当然要有地有闲钱。但是,是不是大多数人的“单位”都有地有闲钱?那么,什么样的单位有地有闲钱?如若有地有闲钱的“单位”就可以盖福利房,那么有地没闲钱的单位怎么办?有闲钱没地的单位怎么办?既没闲钱又没地的单位,又该怎么办?

  有地又有闲钱的单位不是没有。但这种“单位”,有能力且敢堂堂正正承认自己有闲钱也有地的,为数极少。两者缺其一的“单位”如果也想给职工盖福利房,那么,买地、卖地便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认为,政府想把这一块的工作做好,真是要完成天大的工作量。腐败的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或许都将不可避免。当然,不能忽视的是,没钱也没地的“单位”,就算是承担着非常重要职能的“单位”,它们的职工将会怎样?依旧面临高不可攀的房价,还是选择跳槽离开?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选择福利分房制度,不能武断地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但至少,会造成极大的混乱与不公平、不公正。专家学者的初衷应该说是好的,但是,混乱与不公正的结果,恐怕专家学者们扛不起这份责任。

(原标题:“福利分房”,谁享福谁得利)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中青报:张艺谋被罚无关“父亲的尊严”
  • 东方早报:倾听宋彬彬道歉,维护改革共识
  • 人民日报:正视改革路上的“12306现象”
  • 重庆晨报:剩男剩女跟学制长短有啥关系?
  • 北京晚报:不要把人“批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