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环球时报与腾讯网共同举办“环球微时代”第一届学术沙龙,邀请多名学者就“反腐倡廉”新态势展开讨论。
陈先奎:打造新的清正廉洁观
过去一年反腐败工作受到空前关注,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影响,主要是从小处入手,小中见大,用作风来体现宗旨和性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逢事必讲,逢节必抓。而且,制订反腐败的五年规划,是过去没有过的。
如今的反腐,公开性是现代的,群众路线,强调制度、法制则是新中国时期的,而中央巡视小组的“钦差巡察”又借鉴了中国古代做法。既有学习,也有继承,既有综合,也有创新。
中国以反腐败为抓手,重建政府公信力,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尤其在军队反腐败方面公开谷俊山这种级别的大案子,做到了反腐败百无禁忌,体现了以反腐败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新思路,真正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自信”。
如果真能把2013年的反腐力度坚持下去,中国将震撼世界。这次反腐败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还要过几关:第一,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零容忍”;第二,能不能真的做到持之以恒;第三,要在新的廉洁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清正廉洁观念。新的反腐败阶段需要有反腐败观念和文化的支撑。(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法天:警惕腐败欲望只是暂时被冷冻
2013年这一年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18”。十八大之后共有18名省部级高官落马,18万干部被处分。这次规模很大,火力全开,而且是动真格的。不过,要警惕腐败转向隐形,或者欲望被暂时冷冻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一个法制模式,依法定罪。
网络反腐开启了一个新模式,尤其是有了微博之后,举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现在是先发出来再审核,而不是先审核过滤之后信息才呈现出来,而且信息是裂变式传播,很难控制。在web2.0时代,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无论是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只要以网络方式呈现,就能够突破传统举报的限制。(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王占阳:超大型国家反腐,需要强有力的公众参与
反腐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官民关系,老百姓的反应是第一标准。如果以此标准来看,过去一年反腐败成绩就是四个字,“人心回暖”。这是因为中央对待反腐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一直抓下去。当多数公众相信共产党能够反腐败,那么反腐败大体上就成功了。
反腐败标准还有另一条,即官场对民众的诱惑力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下降,就说明反腐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还处于高位,就说明反腐败力度还是不够。
在中国,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反腐不能取得类似新加坡的成功。因为新加坡是一个超小型国家,而中国是超大型国家。所以中国的反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必须得有强有力的公众参与。没有强有力的公众参与,反腐败只是一阵风,刮过后很容易反复。在一定发展阶段,民主是深入反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在基层,民众主要受到“苍蝇”骚扰,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靠大众参与。(作者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司马南:反腐败,也要防“怠政”
反腐败斗争具体务实带来人心回暖,这是事实。但有些担心不容忽视。比如官员较为普遍的“怠政”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今天,大吃大喝受到了限制,请客送礼不敢那么明目张胆了,名牌皮带手表不敢戴出来炫富了。一部分官员流露出“当官真没意思”的情绪,以致出现“怠政”的情况。我们反对腐败,但同时要警惕因为反腐败而使一部分干部丧失工作积极性。
中国一年来反腐败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无非是“来真的”,就是有法必依。另外,除了讲“法”,还有“策”。中央反腐第一策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策力推巡视制度,第三策是向新技术学习,开展网络反腐。
但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既不是“法”,也不是“策”,而是“魂”。中国共产党是由有理想、有信仰、有觉悟、能吃苦、能战斗、有纪律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所组成,但现在有些党员羞于谈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它太遥远,又不接地气。这也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正是一些党员干部“丧魂落魄”的原因之所在。(作者是知名学者)
高波:自上而下的示范最见成效
有三个字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和舆论场可以谈一谈。第一个字是“怕”。不少官员、国企领导、高校领导,他们心里有一个“怕”字,几乎没人敢开着公车停在桑拿中心的门口,敢在会所里大吃大喝。第二个字是“变”。民众这一年还是能感受变化的。比如以往很神秘的军队,对军车、房产的清理,对军队文体工作者的加强管理等,公众能看到整肃军容军纪的变化。第三个字是“耻”。应当说,以往很多“混”进官场的害群之马,在贪腐方面既胆大又无耻。现在,在“零容忍”的治理高压之下,社会上廉荣贪耻的“耻感”文化在复苏。
回头看2013年的反腐新变化,则有三个“新”。第一,“新政”。新一届领导治标促治本,抓大不放小,有为有不为,少说多做,做就做好,不搞大而全的虚功,多求看得到的实效。
第二,“新风”。自古至今,治理腐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顶层治理,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无非是在这两极之间找动平衡。现在作风建设见成效最重要的就是自上而下,领导从自身做起,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新机”。随着人心回暖,中国或将加速迎来某种“廉洁拐点”。中国人习惯这样的公式,以健康为例,健康是“1”,财富、声望等等是后面的“0”。套用这个公式,从中国政治治理角度讲,领导人的决心就是“1”,后面的制度、举措等都是“0”。(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王文:反腐要有金融利器
反腐要有金融利器,要有金融监管。在打击腐败上,现在的金融监管根本没有跟上,比如舆论热议的财产公开就缺少一个很好的制度监控。假如官员公开了,亲戚要不要公开?如果不公开,那么官员就可以通过财产转移掩盖腐败。公布的种类也要划清,借助艺术品买卖而实现的“雅贿”不容忽视。总之,金融监管制度一定要完善。
此外,反腐根本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问题。反腐能否真正取得发展,根本在于我们的治理能力是否达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中国公款吃喝一年花费上千亿,数额非常大,这里面有没有腐败?所以说,我们的反腐根本上还是在于提高整体范围的国家治理能力。(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马晓霖:走“第二条路”取华山
反腐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咱们一直说不走邪路,不搞多党制,坚持共产党领导。这就需要解决权力监督的问题。过去讲“自古华山一条路”,但解放军还是能开辟出“第二条路”,智取华山。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能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反腐路。
如何走出一条文明治国之路?就是要通过割身上的“腐肉”,让老百姓看到共产党依然值得追随,值得信任,值得拥护。因此要实实在在把反腐败搞好,告诉老百姓,我们党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者是博联社创始人、总裁)
冯钺:多党制未必就清廉
这次反腐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海外一些媒体对中国反腐败的看法也在改变。比较典型的就是去年12月湖南衡阳贿选事件。外媒网站对此事的报道后面有几百条跟帖,不少美国网友就说中国搞得好,他们讽刺美国参众两院的不少议员其实与这次贿选的代表差不多。过去海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反腐是做样子,从这次的评价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反腐败的印象不仅国内在变,国际也开始逐渐改变。
不少人认为发达国家的政府比较清廉,是因为搞了多党制,一个党在台上,另一个党在台下,我监督你,你监督我,就能够反腐。但如果西式的多党制能够有效治理腐败的话,那全世界现在有100多个国家采取的都是类似的制度,为什么只有最多不超过20个国家比较清廉,其他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呢?印度的多党制运行了几十年,但它的腐败问题几乎得不到治理。腐败问题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一定联系,反腐败一定要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不能只依靠一种手段。▲(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信息资料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