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平:北大邹恒甫谁错,舆论说了不算

2014年01月21日07:24  环球时报

  单仁平

  北京大学和梦桃源公司联合诉邹恒甫案,昨天已在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并将择日宣判。邹恒甫2012年8月发的几个微博称,“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等等,在互联网上激起轩然大波。北大当即宣布要起诉邹恒甫。

  这算不上是一起复杂的案子,但事情拖了一年五个月,庭审才得以进行。除了“涉黄”,舆论的聚拢使这件事尤显突出。它虽然远比不上李天一案那么轰动,但也决非普通的“诽谤案”。

  一方是说话桀骜不驯的北大前教授,一方是很不受互联网舆论喜欢的北京大学,当即将开审的消息传出时,舆论一边倒地挺邹恒甫,纷纷表示相信北大“流行奸淫”。舆论审判已经先声夺人,法庭似乎只剩下两个选择:接受舆论审判并与之保持一致,或者与“民意”进行对抗。

  然而这样的“民意压力”至少有一半是虚假的。因为舆论审判中的“舆论”即使是真实的,用它来主导“审判”也决非中国社会的真正民意。无论舆论多么强烈,法庭也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律空间。千万别夸大舆论审判的真实力量,它只有在法官不自信,因为种种原因上下俯仰左顾右盼时,舆论的威慑才是绝对的。

  更何况互联网上的“民意”往往残缺不全,很多时候只是社会多元意见中某一类的抱团聚集,或是泛不满情绪的找茬发泄。像这一次支持邹恒甫的声音里,主声调是对当今大学体制和对北京大学的不满,发声者甚至根本不想了解北大校内实情,他们的声音对判案不具有实际指导性。

  从庭审记录看,双方律师的辩词各有其道理,需要非常专业、并且忠诚于法律的法官进行裁决。我们不认为邹恒甫就应被判输,无论法庭作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不必惊诧,只要有事实和法理支撑,我们都应该接受。既然我们支持依法审理,就应把法院的实际宣判看成唯一的权威裁决。

  法院应当先硬起来,忠诚于法律胜过对舆论甚至对民意的敬畏。要相信民意的终极理性,它对司法审判的干预热情,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司法公正不足的怀疑。恢复法院在舆论中的权威,决不能通过做舆论的应声虫来实现。人民要的是真正司法独立,只要法院确实这样做了,公众迟早是能感觉到的。

  李天一案中,舆论的介入过深,那样的情形不应反复上演。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舆论要克制,避免通过民粹的方式来预防我们所怀疑的司法不公,形成对法律新的干扰。一方面需要法院方面敢于公开抵制情绪化非理性的舆论干预,与它划清界限。这样的法官一旦出现,舆论很可能反过来给予他掌声。▲(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袁越:转基因食品标签是变相歧视
  • 放心与知情:一个美国专业人士眼中的转基因
  • 北京晚报: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是个问题
  • 现代快报:不解公众需求,如何解“一票难求”?
  • 环球时报:零容忍反腐为全面改革开创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