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刚
马来西亚官方正式宣布飞机坠毁无人生还后,大家所抱的最后一线希望被打碎,昨天一天,中国互联网上充满了对马来西亚应对失当的强烈不满。乘客家属向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提交抗议信。事实上,MH370失联后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措手不及”,折射了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信息延误与混乱的背后,是管理体制的僵硬与能力的缺失。
论人均GDP,马来西亚已经站在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再往前走几步,可能就会远离威胁,可现在看来,这几步不那么好走。
一般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人均GDP在1000-12000美元之间。马来西亚早在1977年就达到1000美元,到2013年已超过10000美元。经过近40年的几起几伏,今天的马来西亚眼看着就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了。
但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说法,人均GDP只是一个名义。更准确的解释应当是,当一个国家跻身于中等收入行列后,开始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缺乏创新、竞争力下降,使经济长期无力升级。
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良治,尤其是治理的优劣,决定着创新水平与经济效率的高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凯末尔·德尔维什认为,治理的本质在于,人们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创新、生产及制造的就业领域,还是花在权力寻租和寻求政治庇护之上。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族占50.4%,华人占23.7%,印度裔占7.1%,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族裔。长期以来,马来人始终占主导地位。巫统一直是执政党,而只有马来人才能入党,这确保了马来人对政治的控制权。在其他像大学招生、教师选用、投资所有权比重等政策中,也都有对马来人的特殊照顾。甚至出租车营业许可的发放,也要给马来人更多份额。
这种僵硬的照顾马来人的制度虽然对不同族群的安分守己,能产生一些稳定作用,但由于无法提供合理的竞争平台,阻塞了人才上升的通道。马来人的优厚待遇转化成利益集团的凝固剂和腐败温床。反映到治理层面,就是体制的封闭与人才的缺失。
治理不善往往与体制相关,但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前总理马哈蒂尔在2001年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而时任副总理纳吉布在2007年也宣布马来西亚从来都不是“世俗”国家。一个族群的宗教与现代国家法制“混淆”,导致治理规则混乱,损害社会多元化。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看到了问题所在,因此反复强调要构建各族裔平等的“一个马来西亚”。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出现的“两种社会契约”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其他少数族裔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法律;另一方面,却无法享受到马来人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受制于马来人政治和宗教信仰的制约。恰如马来西亚学者黄进发所说:“马来西亚的社会契约论把垂直的国家与个人关系,置换为族群之间的关系”。
马来西亚已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2020年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仅从应对MH370失联事件的过程看,这一目标因受制于治理水平而很难如期实现。▲(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