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百元礼金挨骂 婚礼生态是否被扭曲?

2014年05月27日10:39  扬子晚报 收藏本文

  近日,苏州一网友参加曾短暂共事过的前同事婚礼,考虑到和他根本不熟,平时连个电话都没有,只出了100元礼金。事后,被新娘打电话一顿骂不要脸(5月26日新华网)。    

  一个拿百元赴宴吃了两顿,一个嫌礼金太少怒骂“不要脸”,请客送礼的奇葩双方,活脱脱折射出当下扭曲的婚礼生态。尽管当事双方的心态不同,但其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功利化思维:要问关系有多深,礼金代表我的心!曾经“礼轻情意重”的喜庆婚宴,早已被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所取代。

  男婚女嫁乃一个人的终身大事,设宴邀人参加婚礼原本是为了表示庄重与喜庆,让亲朋好友分享婚礼主人公的幸福与喜悦。礼金多少本不应该成为计较或攀比的因素。但如今的婚礼请柬早已不是传递情感诉求、诠释礼尚往来的表达载体,而成为彰显人脉关系、显摆排场阔气,甚至借机敛财牟利的“红色炸弹”。

  也许,围观“送百元红包赴宴挨骂”的怪诞剧,人们可以诟病为结婚敛财而普遍撒网的前同事,对掉进钱眼里、结婚“昏”了头的新娘子嗤之以鼻,但最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该以怎样的勇气与智慧改变时下被功利侵染的婚礼生态?谁来挺身而出力挽“红色炸弹”乱飞的局面?

  礼尚往来是一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社会交际现象,面对不断水涨船高、愈来愈离谱的红色礼单,每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局外人和评论者。你不是宰人者,就是挨宰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人们难以自保清白、独善其身。拆除“红色炸弹”总需要打造一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无弹“横断面”,这就要求人们拿出远离功利、拒绝攀比的勇气,为婚礼的本源回归和除金减负付出努力与“牺牲”。(河南 张玉胜)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用两个月改千年土葬风俗可能吗
  • 京华时报:警察“丢枪”怎能罚酒三杯了事
  • 新京报:巴中城管还有多少“志愿者”在潜伏
  • @王传涛 :被“电工证”完爆的“大学证书”
  • 环球时报:“超大型崛起”史无前例,注定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