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秋:美中东战略由积极介入转向回避

2014年06月21日09:3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如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与逊尼派势力联手企图推翻马利基什叶派政权,伊拉克已深陷教派仇杀和民族冲突的漩涡、国家濒临分裂的边缘。

  美国总统小布什当年意在推动“中东民主化”进程、建立冷战后“中东新秩序”,借反恐名义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美英发动伊战,推翻萨达姆逊尼派复兴党政权,并实施长期占领,推行“去复兴党化”,打开了伊拉克教派和民族冲突、恐怖活动和内乱加剧的“潘多拉盒子”。美国应当对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出现的乱局承担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

  为摆脱这一困局,美军中曾有“高参”出谋划策。据最近外媒报道,现已退休的前美军情机构R·彼得斯中校曾于2006年6月向高层提供了一份“新中东”构想图,建议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斯坦、阿拉伯什叶派和逊尼派3个国家。他撰文称,中东地区教派暴力冲突“无药可救”,美也无法加以制止,但可以置身事外,让它们自行打到底。他认为只有重划中东国家边界,以族群和教派立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中东问题

  。他的建议和主张曾被当时的国务卿赖斯所重视。在奥巴马宣布从伊撤军后,美和平研究所政策专家R·赖特也在《纽约时报》提出了一份更详细的“中东新地图”,建议拆散中东地区大国,将现在的5个阿拉伯国家划分为14个国家,其中把利比亚一分为三、也门一分为二、沙特一分为五。

  当然,就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其他大国的意愿看,上述构想要付诸实施似乎很难。但从彼得斯到赖特,美“新中东地图”构想的悄悄出笼,表明冷战后美积极介入中东,并竭力推动中东民主化和新秩序进程的战略宣告破产,也反映了美昔日对中东石油严重依赖的局面发生变化。该构想美其名曰依“族群立国”,以减少教派和民族暴力冲突、达致中东问题的最终解决,实为拆散中东大国、相互制衡、防止强国出现,以有利于美重建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力。

  美国之所以甩下它出兵造成的烂摊子而从伊全面撤军,从最初积极支持叙反对派武装推翻阿萨德政权而现在又变为谨慎观望的态度,这也意味着美中东战略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某些细微的变化。美国在中东战略核心主要是围绕一个大局,即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即可。如今伊拉克的教派纷争尚未影响到以色列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面对ISIS的攻势和伊拉克马利基政府请求,美派出“布什”号航母编队进入波斯湾,并下令驻扎中东的3.5万美军进入战备状态。其主要用意,一是挽回美国伊拉克政策失败、挨批的面子;二是借机打击和削弱ISIS极端武装及其恐怖势力的实力,防止其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与安全。至于美国会否再度直接介入伊内部事务,助伊政府平息教派和民族冲突、重建国家,则有待观察。说实话,美国摆姿态的意味较浓。▲(作者为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王旭明:我为何选周杰伦歌曲入教材
  • 钱江晚报:红毯上的青春,叛逆或者臣服
  • @朱少华:“得了便宜卖乖”的话标哥不必当真
  • @王传涛的小屋:“僧尼同寺”是不是“道学家见淫”
  • @龙兄:一分钟判一篇高考作文怎能保证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