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北京公交涨价注定要经历舆论痛苦

2014年07月04日07:26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在连一些高福利国家的地铁都大多“按站收费”时,北京地铁“几乎白坐”的情况显然难以为继 在连一些高福利国家的地铁都大多“按站收费”时,北京地铁“几乎白坐”的情况显然难以为继

  北京市发改委3日开始通过互联网就北京的公共交通涨价向社会征求意见,网上的第一拨反应几乎是压倒性的反对声。北京的公共汽车和地铁都是全国大城市里最便宜的,尤其是地铁,乘坐一次2元,不计里程,而且可以换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福利项目。

  北京财政对交通“大手大脚”的补贴,初衷是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私家车。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些年北京的财政比较宽裕,未对长久的承受力做认真推算,以至于交通福利做过了头,骑虎难下。

  在连一些高福利国家的地铁都大多“按站收费”时,北京地铁“几乎白坐”的情况显然难以为继。然而什么事情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不合理的降价,舆论也会一片欢呼;再有道理的涨价,舆论也会抗议和起哄。北京市如果想迎着舆论的点头理解来实现这次调整,那大概是做梦。

  北京市发改委在网上公开征求对公交涨价的意见,一些人嘲笑说,政府每次涨价都开听证会,在网上征求意见,但哪一次都没真听过,价最后还是涨了。这听上去有些道理,涨价和舆论注定矛盾,如能通过这些程序形成一些妥协,让公众情绪多一些舒缓的空间,就算不上是“走过场”。

  其实北京居民对公交和地铁早晚要涨价是有思想准备的。由于地铁太挤,愿意地铁“涨点价、但人能少一些”的人大概也有。反对涨价是公众的第一反应,但它同民意的深层理性并非是对应关系,它也未必预示公众面对实际涨价时的真实态度。

  民意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多元,有短期和长期的,但最终根植于民众的长远利益。而不同的人辨识民众长远利益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任何社会里,民意都需要各种“代议”方式,专家学者的意见有更多的理性权重。对于民生大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凭互联网上的舆论面貌来定夺。互联网技术使得民粹主义所向披靡,但民粹主义只负责表达,它不会为任何政策的实际效果承担责任。

  北京市当初公交尤其是地铁的大降价,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突出的“计划性项目”,现在要回归“市场”,却不得不承担公共福利“紧缩”而必然导致的舆论代价。这也值得反思。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税收增加太快,不合理补贴等“乱花”就出现了,当客观形势倒逼时,痛苦的调整终会到来。

  我们相信北京市公交的这次涨价能够最终平稳实现,因为大部分“理”都在涨价这一边。但我们希望北京市能把这些道理讲透彻,别“硬着头皮”做这件事。为此应尽量多调动社会上的理性因素,争取打破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摇旗呐喊,而其他方面则鸦雀无声的局面。

  另外,希望各地政府都吸取北京公交短短几年就从大幅降价转为被迫涨价的教训,科学决策已经说了很多年,但相反的情况还是在我们眼皮底下不时出现。这次调价同时应是认真的反思过程。▲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曹林:中国无鹰派,只有咬自家人的鸟派
  • 人民日报:点名式慈善要不得
  • 女童的“见义勇为”称号为何来迟
  • 钱江晚报:“掐脖”争议,网友是在多管闲事吗
  • 扬子晚报:跪地求生,未必有那么多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