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卫计委主办的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已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很快公布。与上述论坛遥相呼应,同期在上海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贵族化倾向,使得大城市容纳流动人口的低成本空间越来越缺乏,人口流动、定居门槛越来越高。(7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很多超大城市,既缺乏容纳流动人口的空间,也缺乏留住外来人才的引力。本质上,这种繁荣模式,需要高密度的资本投入,以及极殷实的消费力基础,方能得以维系。于此,很多人乐意将之冠以“贵族化”标签,指责其生活成本高昂、对平民缺乏友好……这种种责难也许有理,但必须厘清的是,所谓城镇化同样是一个城市分层的过程。
责难“大城市的贵族化”,并不能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多少创见。甚至,在此笼统表述下,公众会忽略不同城市之间本就存在的定位差别和功能区分。事实上,新阶段的城镇化中,小城镇、小城市,才是承纳“农民变市民”的主要载体。新近通过的差别化落户政策,恰是基于此种考量……时至今日,我们必须适应,在大城市之外为“问题”寻找答案。毕竟,流动人口的归宿,从不一定要在已近饱和的庞大都市中。
所以,大城市的贵族化倾向,其关键症结并不是“难以容纳外来人口”,而在于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倾斜和财政支持,蚕食了中小城镇发展的基石。若按照理所当然的逻辑,大城市在被“支持”多年之后,理应具备更强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中小城市,则要在资源分配初始,就被更多纳入政策视野考量——未来城镇化的走向,取决于不同级别城镇之间的再平衡。
(原标题:消解“贵族化”,有赖城镇间再平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