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事务参与程度的逐步提高,涉外部门新闻发言人成了出镜率很高的“明星级”人物。他们借助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媒体访谈等平台,传达政府声音、阐释国家政策、维护民族利益、塑造国民形象,在引导舆论走向、影响受众立场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和有益的建设性工作。
但我们仍然要说,一些新闻发言人的“外交辞令”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距离理想、完美的境界还有一些距离。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的语言有些时候还不够纯粹,在传递政府观点、表达国家意志的时候,会掺杂一些训诫式词汇和情绪化语言。这样的语言虽然也有宣示立场、震慑对方的积极效果,但损害自身形象、降低自身高度的负效应也不能忽视。
能够成为国家涉外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他们大都阅历丰富、智慧超群、口才出众。但智慧和口才并不是一名优秀新闻发言人的充分条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比智慧和口才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谦虚优雅的人文修养,是开阔明朗的胸襟气度,用这样的修养和胸襟去统摄自己的智慧口才,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文革思维还存在,大批判、大字报的遗风还存在,稍不注意就会主宰我们的语言逻辑和风格,肝火旺盛、躁热不退,不习惯也不善于好好说话。生活在这样的一种语言环境中,要求发言人们特立独行、超然免俗,的确也难。
但时势要求他们必须迈出这一步,必须超越传统、超越自己!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形象和个人风格事关国家形象,发言人的形象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设计、如何塑造,很有必要做深入论证。从语言这个角度看,无疑应该力戒直接、粗暴的风格,让优雅、得体、温和的语言成为外交辞令的主基调、主旋律。一个文明的国家,其语言首先要文明。它既是自尊自信的,也是优雅谦虚的;既是直接明朗的,也是智慧含蓄的;既是绵里藏针的,也是刚中有柔的。态度强硬并不意味着语言强悍,旗帜鲜明也不意味着口水飞溅。有理不在声高,对于一种政策信息而言,温和的表达、优雅的传递,无疑更容易被认同、接受。语言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好的政策加上好的“解释”,宣传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
我们正处在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与相关国家打交道时遭遇的种种困扰和矛盾,都与这种大而不强的现实有关。身板伟岸、体量很大却内功不强、内涵不足,这一现实很容易让我们在自卑与自负之间、软弱与强悍之间摇摆不定、进退失据。所以,新闻发言人面临的问题,既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又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正像我们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征程充满曲折一样,新闻发言人王者风范的打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期待他们有更好表现的同时,也给他们多留一些时间吧!▲(作者是军事博物馆副馆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