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地方政府切忌无底线亲商

2014年08月13日07:29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刘海明

  不少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都经不起调查,一查各种黑幕就浮出了水面。昆山爆炸案后,关于“昆山模式”的批判声音也渐渐大起来。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昆山招商所谓的“先进经验”是,“去南京、北京争取劳模指标,送给来投资的老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也送给他们一些……”穷则思变是经济改革的原动力,但得变亦有道。昆山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赫赫有名。谁料在公众羡慕的背后,其成功的秘诀竟然是无底线的亲商,背后的哲学思想就是典型的“有奶就是娘”。

  如果媒体报道属实,昆山为招商引资,把人大代表作为赠品随意给予投资商。这种做法是违反了《宪法》和《选举法》。还有政协委员资格,也是联名推荐产生的,在昆山却可以由政府指定。这样一种土政策,因为能够给地方带来投资项目,被当作“先进经验”四处推广。如此做法,虽然让昆山经济腾飞一时,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是对当地所有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一种“贱卖”。

  无底线的亲商政策是行政权力对资本的臣服,这有悖于行政伦理。发展地方经济,政府责无旁贷。但发展是有原则的,无原则地发展只能损害社会利益。招商引资必须有能吸引商家的地方。一些地方政府身无长物,只要你肯来投资,什么条件都好谈。诚如报道所言,即便投资企业存在偷漏税现象,当地领导一句话,税务部门就不敢去稽查。让行政权力给资本当“婢女”,真的是想造福百姓,还是希望给地方官员的升迁积累资本呢?这种彻头彻尾的“GDP主义”,让某些地方政府放弃了基本的底线,最终会害人害己。

  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越位、错位、缺位都会出问题。昆山给投资商过头“政策红利”,是其严重越位所致。北大教授姚洋提过“中性政府”的概念。他认为,中性政府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偏向社会的任何一个部分,并把社会的长远利益摆在首位。过分的“亲商”,违背中性之意,也忽视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农民工职业病增多,与地方政府工作错位不无关系。类似的“亲商”政策,相信昆山只是个小小的代表罢了。对此类做法,各级政府应尽快反思该如何追责并予以纠正。▲(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地方政府 昆山模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没了床戏,电视剧就拍不好了吗?
  • 今评媒:打苍蝇打老虎,中纪委为何还打粽子月饼?
  • 今评媒:复出官员,你们欠公众一个交待
  • 人民日报:不是咬住月饼不放
  • 新京报:“漫天要价”不是夜半强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