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波
方今中国,一出“打大虎,大打虎”的长卷铺展开来。其落笔处力透纸背,政治生态不断改写,官员生存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亦大为改观。公众围观热度和“点赞”热情不待言,但貌似体制内人士的“娇喘低恨之声”,亦给舆论场制造不少话题,比如反腐“杀伤经济”并导致“为官不为”,因福利缩水、收益打折感慨“为官不易”,严管配偶子女、限制因私出国是“背离法治”等。但看来看去,这都更像是一种“官娇”。
官员之所以公然站出来撒娇,主要是旧常态下为官处世的做法、活法、想法、办法“被变迁”。如果有人仍然认为合法收入有限但隐性收益无限,权力影响力很硬但纪律约束力很软,公众监督压力很小但官员行为弹性很大……恐怕不是无知就是无畏,或者两者兼有。在十八大后的反腐新常态下,八项规定牢牢锁死政府的“钱袋子”,群众路线大大提升了监督话语权。中央政治局给作风新常态“打了样”,群众拿起智能手机抓拍官员“丑行雷语”。如果这算是“开历史倒车”,请撒娇者看看四周:你是否正在逆行?
换言之,“官娇”频出可能说明非剧变的“小微”治理“落地”了,触碰到改变陈规陋习的撬点,触及到官员难以言表的痛点。若仔细推敲,这些治官之措并非推倒重来,有的是对既有制度的重申和细化,有的是对既定责任的强化和追问。如北京监管处级以上官员因私出国,仅将护照管理、出国申报等加以“串联式”重申,就被人与“矫枉过正”、“疑罪从有”画等号。其实,这不过是落实中组部今年下发的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监管的《通知》,其“上游制度”众多,最远可追溯到15年前中办发的一个文件。只不过当下较真抓、动真管,弹性小了,惯性没了。但这好比自驾上路,车合法人合规,即便警察大把,没事瞎紧张个什么劲?
问题在于,由于类似禁令的“政治紧缩”后果起效,一些官员的职务影响力缩水,权力变现、捞现能力大打折扣,因收礼、收卡而生活消费“只进不出”等好时光难再,恐怕连家人都感到浑身不自在。从深层次上说,由于特权利益受限受损,一些既得利益者产生了深刻的焦虑感,甚至有某种被孤立感、被剥夺感、被清算感,抱团“取暖”的集体无意识被激活和释放出来。加上“退休回家保安全”“退居二线得豁免”等潜规则被打破,不少人感到“秋后算账,大限将至”的彻骨寒意,其弹压反腐的内生动力也一定是骨子里的。
但这就是新常态。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还是坚持。反腐在路上,坚持下去,不因“官娇”转向,人们终将适应新常态、重拾好心态。▲(作者是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