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有历史感的经济学才有底气

2014年09月12日07:33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何自力

  张维迎与林毅夫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的辩论,成为最近媒体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辩论是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辩论,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人认为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辩论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论,很难说谁胜谁负。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其实张维迎是此次辩论的输家,他输就输在所持的观点缺乏历史感上。

  英国经济学家霍奇森曾指出,当代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研究方法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忽略历史特性问题,即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热衷于运用数学方法提出具有一般解释力的命题,而忽视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深入分析,这导致经济学越来越脱离实际和缺乏预见性。这种对经济学家忽略历史特性、美化自由市场经济的批评非常中肯,可以作为观察张维迎和林毅夫辩论的参考背景。

  在辩论中,林毅夫认为,一个经济体在赶超阶段,政府必须有所为,需要政府协调市场;张维迎则崇拜自由市场经济,认为政府协调市场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得更好。林毅夫在辩论中时时处处从客观具体的时空情景出发论证观点,很有张力;而张维迎则坚守时空不变的思维方式,很是乏力。

  举例来说,林毅夫在阐明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时说,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为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这才有了经济的发展。这些论点有据可查,与历史事实相符,有说服力。反观张维迎的反驳则显得仓白无力。他拿不出英国政府是否支持科学研究的历史证据,来了一句科学并不总是进步的,试图以此证明即使政府支持科技也未必真能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这种证明方式让人大跌眼镜。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它不能来虚的,更不能耍花架子。经济学理论和观点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必须靠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坚实的客观基础来支撑。

  在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政府与企业谁更懂得利用比较优势等在内的经济理论问题时,都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凭主观意念想象甚至捏造出来的经济学理论,无论其形式多么优雅,逻辑多么严密,有多少粉丝追随,在铁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现实世界面前必定会暴露出庸俗和虚假的本质,而经济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才能底气十足,这应该是我们从张维迎与林毅夫的辩论中得到的启示吧。▲(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张维迎 林毅夫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争座后猝死”莫落入彭宇式舆论陷阱
  • 今评媒:公务员收入,一本糊涂账?
  • @新京报:“大学生自主保洁”一条校规何以引争议?
  • @廖德凯:当珍惜官员的“高调唱廉”
  • 环球时报:香港泛民派用“否决”吓唬不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