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萍:颜色革命为何绕过阿尔及利亚

2014年12月08日07:37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贺文萍

  2014年4月,身体虚弱坐着轮椅投票的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再次以近82%的高得票率连任总统,进入他为期5年的第四个总统任期。很多人在问,2010年底那场始于突尼斯的社会变革席卷包括埃及、利比亚在内的北非诸国,扳倒了本·阿里、穆巴拉克以及卡扎菲等北非强人,为什么毗邻突尼斯和利比亚的阿尔及利亚却能保持稳定?

  笔者认为,阿尔及利亚之所以与其他北非邻国有着“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境遇,主要得益于布特弗利卡个人的清廉和其对执政高层反腐败工作的重视,以及阿尔及利亚在政务公开、公众参与以及媒体监督方面持相对开放的态度。

  和严重腐败的突尼斯本·阿里家族完全不同的是,阿执政高层、特别是布特弗利卡本人及其家族享有勤奋治国和廉政的美誉。布特弗利卡个人生活简朴,外出轻车简从。自1999年当选总统后一直未住进总统府,仍在其自1965年就住的私宅内,甚至不带警卫去休养地探望其母亲。另外,他至今独身,更无子女。

  2010年底突尼斯政治动荡发生后,布特弗利卡及时吸取突尼斯的教训,把反腐作为国家核心工作,出台数项旨在预防和打击腐败及破坏国家经济行为的法律,在法律框架内建立了专门反腐机构,要求那些希望获得公共合同的合同缔约方提供“廉洁声明”。布特弗利卡公开说,阿政府已把打击腐败、“寄生虫行为”和营私舞弊等放在国家工作的“核心”位置。

  其次,相对于本·阿里的铁腕集权统治,阿尔及利亚在政务公开、公众参与以及媒体监督方面则持相对开放的态度。阿国政府除对电视和电台的管控仍然较严外,对平面媒体如报纸的管理则早已放开。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批评政府以及批评布特弗利卡总统本人的言论,这使民众的一些意见和不满情绪有了释放的渠道,对社会震动起了“减压阀”的作用。

  实际上,在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之前的2010年年初,阿尔及利亚也出现一些抗议物价上涨和呼唤政治变革的街头游行,但民众的要求十分理性,政府的反应也十分及时。不仅高举反腐大旗,给生活困难的人群发放补贴,而且阿内阁会议还在2011年2月解除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紧急状态法。

  另外,和一个“自焚”的小贩点燃了突尼斯的“革命”更加不同的是,对一些“自焚”现象,阿政府并不遮遮掩掩,报纸一般都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原因给予详细报道,这样反而在源头上阻断了各类“谣言”的产生,也帮助民众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些突发和非正常事件。

  如今,“阿拉伯之春”已在3年后演变成“阿拉伯之冬”,利比亚的内乱还未有穷期。突尼斯和埃及的社会政治变革仍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而处于风暴之眼的阿尔及利亚却能够排除干扰,享有和平、稳定和发展,这的确令人深思。▲(作者是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及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文章主要观点来自于作者在12月5日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中非合作的新拓展”学术研讨会。)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没证据表明刑讯逼供冤案就可不赔偿?
  • 中青报:让更多“另类”就业点燃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