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日关系在不平静中走向改善

2015年04月24日07:31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雅加达应约会见同来参加万隆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两位领导人自去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之后的第二次会见。舆论都注意到中日领导人这次会见的气氛较上次要好,这显示了双方都有继续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

  中日之间的问题犹在,两国改善关系的基础仍较脆弱,今后一段时间大概会出现中日两国高层接触逐渐增多、历史和领土纠纷又不时冒出来的复杂交叉局面。

  从雅加达会见的谈话内容看,中国领导人的战略视野和格局明显高出很多,谈话方式也主要是向对方讲道理。安倍的谈话更像是在做解释,稍显被动。这也是中日关系总态势的真实写照。

  中日互信不足,按说中国作为历史上受害国家,更有理由对日本有较强烈的“怨气”。但实际情况是日本对中国的“怨气”更加严重。日本挑动历史问题,就是对中国高速崛起不适感的扭曲释放。中国一方面不得不回应日本的动作,一方面也在超越日本,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全球。

  中日友好对双方都有利,这种共识在两国关系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存在的。但干扰这种共识的临时性因素太多,造成中日关系的剧烈动荡。

  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外部力量。很多人相信,美国的真实态度是:中日必须吵架,但不能打架。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存在使它握有对日本态度做一定微调的杠杆,从而能很深地介入到中日关系中。

  中国的总体战略能力不断提升,使我们拥有了更多对日关系的战略主动。这是大趋势。日本从亚洲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上跌下来,重回巅峰时期的影响力无望,只能在战术上不甘寂寞。它显得“大胆”而“灵活”,不时为了具体目的刺激中国一下,但它的这些动作反而让东京看上去像是亚太大格局中的小角色。

  当前被全球热烈关注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代表了中国构建与世界关系的大方向,中日关系的难点都没能绊住中国最关键的这几步,这或能促使日本重新评估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或干扰中国。

  无论怎么说,把日本包容进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中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而日本与中国修好也符合它的根本利益。中日在21世纪交恶是战略逻辑上有些奇怪的事情,随着中国力量继续接近世界的顶级水平,那些原因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是战术性的,因而拆解它们会逐渐变得轻松些。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紧张上浮源自小泉执政时期。自那时起,十多年过去,回头看,中国既赢了经济发展速度,也赢了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战略空间的延伸。中国没有沉溺于中日纠葛,但这种纠葛像是成为日本外交的主题,历史问题刺激了中国,但被它绑架的是日本自己。

  未来的中日关系是值得几分看好的。中国对日本的重视和释然都在巩固,日本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改善关系有可能成为中日间今后的主要关切。如果这能成为趋势并得以保持,那于中国社会来说无疑是各种选择中一个较“好”的选项。▲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中日关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亵渎英雄的活跃者应付出相应代价
  • 百人红色通缉令解读:为啥没见大老虎?
  • 广州日报:教学楼装铁栏也有不可忽视的善意
  • 钱江晚报:让情妇感动,被人民唾弃
  • 新京报:走了“最牛违建”,又来“最牛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