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卫平:实战练兵紧缺训练场地

2015年04月24日07:33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安卫平

  训练场地,是部队实践能打胜仗的练兵舞台,也是部队实战化训练长期存在的痼疾矛盾。随着我军使命任务拓展、编制体制调整和武器装备发展,实战练兵对训练场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部队求“场”若渴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亟待军民融合、聚力攻克的紧迫难题。

  目前,部队训练场地面临的突出难题:一是大型场地少,类似朱日和训练基地这样规模的实战化演习场地屈指可数,以至因为大型场地少每年部分团以上部队无法展开战术训练。二是小型场地缺,现有合成营战术训练场地数量远远不够。三是实弹射击难,受训练场地面积小、场区内居民多、缺少有利地形和空域等条件制约,难以贴近实战组织实弹演习;随着民航越来越多,受民航限制而不能全时打实弹,且射击的空域越来越小。四是距离营区远,一些专业技术和战术训练场远离部队驻地,无法保障分队早出晚归训练,利用率较低。五是环境构设简,主要是训练场地环境与部队未来作战地域环境不相似。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军民一致备战;一支能打赢的军队,必然是一切从实战出发。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解决训练场地难题,要把训练场地建设作为国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国家层面统筹,相关部队与当地政府深度融合,灵活采取军地土地置换的方式予以破解。

  目前,因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缺少军地土地转换相关法规、政策支撑,部队拟结合“十二五”营区整体建设加强训练场地建设的规划始终无法落实,对此相关部门普遍产生等靠思想。然而,部队战斗力建设等不起、拖不起,“十二五”营区整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一旦错过这个有利契机,会与战斗力提升失之交臂。为此,可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协调,采取军地联合、现场办公、上下同步的方式,推进军地置换土地解决训练场地建设落实,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

  军民融合发展是事关富国强军战略全局的重大部署。一些单位考虑土地转换主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舍不得拿黄金地段土地换取或拓展训练场地。害怕“吃亏”,最终恐使国防安全和部队战斗力建设“吃大亏”。当前,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切实扭转一方面有土地闲置、一方面没场地训练的尴尬局面,真正使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创新发展。▲(作者是陆军第十六集团军副军长)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实战 部队 练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亵渎英雄的活跃者应付出相应代价
  • 百人红色通缉令解读:为啥没见大老虎?
  • 广州日报:教学楼装铁栏也有不可忽视的善意
  • 钱江晚报:让情妇感动,被人民唾弃
  • 新京报:走了“最牛违建”,又来“最牛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