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设更多中国奖,引导国际关系“风”

2015年04月24日07:36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苏长和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访问巴基斯坦时,向巴基斯坦友好人士和团体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该奖项于2014年设立,目的是表彰国际上为人类和平共处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作为一项国际性和平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体现了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视。

  设立这一奖项,表明了中国人对国际关系教育重要性的理解。195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与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有关和平共处问题的长篇谈话中,强调各国之间要实现和平共处,一要靠国际上建立互相监督的国际制度,二要靠各国在国际上和国内对人民进行向善友爱、互帮互助的和平共处教育。这篇谈话本身就是一篇经典的国际关系教育文献。当前,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任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涉及方方面面内涵,其中肯定少不了如何在各国民众中夯实新型国际关系的民意基础。这就需要从文化和教育交流层面入手,通过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持之以恒地积聚各国人民之间传播友谊、友爱的正能量,从而达到制约战争、减少冲突、消弭误解的目标。

  通过表彰那些为推动双边或多边友好外交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其实是中国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新型国际关系应该有一套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鼓励的是各国及其人民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而非相互否定、相互贬低、你输我赢。

  国际关系也有自己的“风”。通过设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这类奖项来传播和平共处的价值观,是中国外交话语能力建设和引导国际关系风尚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各类评价名称,既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也有传统大国的,还有社会团体甚至是企业和个人命名的,每个奖项背后都包含着独特的价值理念,颁布奖项是为扩大自己价值理念的影响。

  这类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的风气或风尚,有的确实对国际关系发展发挥正面引领作用,但也有一些为人诟病。好的奖项对各国及其人民都是一种人文相亲教育的过程,而另一些奖项则因常常干涉别国内政,输出特定价值观或者妖魔化、嘲讽他国或者其他文明等原因而不受欢迎,它们对国际关系的民意基础改善起不到作用,甚至败坏了国际关系文化和国际关系风气。

  好的国际关系评价奖项,要体现信誉、公正、客观并经得起检验,从而发挥好的引导和教化功能,它对各国人民是一种国际关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新型、新兴大国,中国需要重视与他国共同推动新型国际关系评价体系建设。说实话,目前由中国单独或与他国共同设立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奖项还不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是一个政府奖,相信中国许多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团体甚至个人,未来也会逐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评价体系建设作出贡献。▲(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国际 关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亵渎英雄的活跃者应付出相应代价
  • 百人红色通缉令解读:为啥没见大老虎?
  • 广州日报:教学楼装铁栏也有不可忽视的善意
  • 钱江晚报:让情妇感动,被人民唾弃
  • 新京报:走了“最牛违建”,又来“最牛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