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的孩子们习惯了没有周末的学习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4日12:43 中国《新闻周刊》 | |
这些没有周末的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一年到头永无放松的学习生活。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显出了一种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 本刊记者/言咏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关于童年的记忆还会有完全放松的周末:在不用上学的这一天里去公园或者和小伙伴们玩到天黑;但90年代出生的城市孩子,他们关于童年的回忆就只有上不完的课了:乐器、美术、数学、英语等各种辅导班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周末时光。 这些衣食无忧,但却不得不在周末的早晨挣扎着从被子里爬起来去上课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完美的吗?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在削尖脑袋也要打听一个质量优秀的课外班时,有没有想过:我的孩子喜欢这样的安排吗? 一个孩子的周末 今年9月就升入初二的13岁的秦川,对她小学六年级时的周末生活记忆犹新: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她就要抓紧时间把学校的作业写完,因为周末的两天,她的日程表里几乎已腾不出足够的时间来写作业了——星期六上午,父母给她报了一个北京四中办的辅导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8点一直上到11点半。中午匆匆吃完午饭后,稍微休息一会,下午2点又要赶着去上华校的课,华校的课程包括了语文、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每次3个小时。周日上午秦川要去上奥数班,这个班是一个数学老师自己办的,从8点一直上到12点。周日下午的时间用来写那些没写完的作业,如果作业在周五全部做完了,那就可以看看电视、看看书,这是秦川一周七天里,惟一一块有可能自由安排的时间。 这样的生活,秦川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上初中后,华校和四中的班不用再上了,但奥数班还没停,父母又另外给她加报了一个新东方英语。 五年来利用周末加小灶的生活,秦川似乎已经完全习惯了:“即便周末不上课,也别想出去玩,这块时间还是得拿来学习,在家学还不如出去学呢”,秦川说,“再说,同学们都在上课,如果我不上的话,会有些心虚,人家都在进步,你不进步不就等于退步了吗?” “(上课外班)是大势所趋” 北京十一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黄骁宸的周末也都“奉献”给英语和数学辅导班了,和秦川一样,她对于周末上课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是一种很沉重的负担。 “不过,有时候早上想睡懒觉,或者外面刮风下雪,就挺烦这些班的。”黄骁宸说。为了上周六上午的英语班,她早上7点就要出门,6点多就要起床。“这些班也有好处,比如说英语,有时候在老师还没讲新课时,我就学过了。全班同学对我刮目相看,那感觉很让人得意呢。” 在不得不上的情况下,一个高质量的辅导班会让孩子学得兴趣盎然,而一个枯燥的辅导班则会成为孩子的负担。黄骁宸就表示,她很喜欢新东方英语,因为老师教得活泼,给你讲故事,而不是单一的背单词和读课文。但她对数学班很反感,因为总在不停地做卷子。“新学期妈妈已给我找了个新的数学老师。” 黄骁宸说。 当问到是不是羡慕国外的孩子,可以不这样拼命地为考试而学习时,黄骁宸的回答现实得像个大人:人家是国外的,我是中国的,羡慕有什么用,不如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呢,还是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 黄骁宸的同学唐棣对于上课外辅导班的看法听起来也超越了她自身的年龄,“越是电脑派位,越多人想择校,家长花的钱可能越多,在择校的大环境下,课外班不是你乐不乐意上的问题,而是大势所趋。” | |